那个年代没有什么土特产带回家,只好在校园的边缘当地农民那里买些国光苹果,卖相不好,但是纯绿色纯天然,没有化肥和农药,他分给室友一些尝尝,都说味道不错。</p>
两天后,张子健踏上了回家的列车。</p>
这是张子健重生后第一次回家,时隔多年,故乡的印象慢慢浮现在眼前,冰天雪地的城市,寒冷漫长的冬季,筒子楼,漆黑的楼道,窄小的住宅,家就在那里。</p>
因为有了父母亲人,再寒冷的地方也是春天,再幽暗狭小的房间也充满温暖和阳光。</p>
不知道父母现在可好,不知道额脸上的皱纹又增加了几条,不知道头上的白发又增加了几根,他的心牵挂不已。</p>
……</p>
张子健的家住在冰城市机械局附近的家属区,当年国内各企事业分配的住房基本上都是单位自己出一部分资金和国家出一部分资金建设的,单位有权的拨款多,或是单位自己有钱的,那么盖的房子就大,数量多格局好,职工分配房子的福利就好,而没有钱和权的单位盖房子就紧巴巴地,甚至多年没有分配过房子。</p>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中国累计用在国内住宅的投资年人均住房投资不足十元钱,城镇居民平均住宅面积比刚刚建国时还少了一平方米,全国绝大多数城镇户口是缺房户。</p>
原先的经济观念是“重生产,轻消费”,面对全国数千万城镇缺房户,国家财政早已无力承担。</p>
所以改革开放后所采取的的第一步措施是“提高租金,出售公房,取消福利分房。”</p>
一九九八年七月下发文件明确提出停止住房实物分配,结束了很多人福利分房的指望。</p>
然后是商品房进入市场,完全市场化,不再给予职工住房的配给制度。</p>
随后普通中国人迎来了高房价的时代。</p>
在有商品房之前,当年绝大部分企事业单位都是自己找施工单位盖房子,一般只有四到六层高,砖混结构。</p>
单位里最有权最吃香的人就是房产负责人,每到分配房子的季节,除了已经内定好的房源名单外,剩余的房子分配大权在握。</p>
九十年代冰城的商品房刚刚出现,但是数量很少,价格很高,国营企事业单位的福利住房分配制度即将结束。</p>
冰城机械局职工住房还依旧是分配制度,按照职位、年龄、工龄、人口等条件分配住房,每次到了分配住房时,各种走后门、请客送礼和急头白脸的表现,各种操作都出现了,软硬兼施不亚于一场战役。</p>
而走后门这个词与当年分配住房和找工作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进步。</p>
张子健的父亲职位低,小科员,不会请客送礼,不会耍横,条件够了,但好几次分配住房时都莫名其妙地被排斥出分房名单中,最后实在说不过去,才分到一个单身宿舍改建的筒子楼,没有单独卫生间,没有单独厨房,每间宿舍勉强被分割成两个房间,一个房间里放了床之后,也放不下什么家具。</p>
记得小时候和姐姐住在一个小房间里,屋子里一个双层铁床,一张书桌,两把木椅,一个木箱就将房间占满了。</p>
晚上夜深人静时,走廊灯暗,黑呼呼的,他怕黑不敢上厕所,要尿炕了,实在憋不住才跑到公共厕所,完事赶紧跑回来。</p>
机关单位算是好的,还有房子可以分配,听说有的企业老工人,一家三代,儿女结婚后,十几口人住在一个小房间里,只好用纸板分隔房间打吊铺,上层吊铺是一米多高的鸽子笼,只能坐起不能站立,屋里除了床没有家具。</p>
甚至还有的人结婚后十年了没有分到房子,过着牛郎织女一般的生活,更别说养孩子了。</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