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健自己就猫在家里看小说和杂书,他从小就属于宅男,喜欢看书,而且不分种类和内容是书就行,一看就是一整天,甚至看过手抄本“第二次握手”,当然不是黄书“**之心”。</p>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前看的书不多,一是当时他岁数很小,二是也没有多少书可看,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的人文精神彻底苏醒,出现了无书不热,无论不响的热潮。</p>
记得当年他十六岁时读了一本当时很轰动的小说,是阿城的《棋王》,主人公叫王一生,是一个知青下象棋的故事,“棋王”走街串巷到处游荡,唯一爱好就是下象棋,后来遇到了他的师傅传授了绝技,以及他后来与人悬棋决战的故事。</p>
当时自己年纪小只是看故事和热闹,但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他才感受到小说中主人公独立的生活方式和“无为而无不为”的人生,当年这部小说还引起了“寻根文学”的大兴。</p>
张子健看过的书有些印象的还有琼瑶的第一部作品《窗外》,琼瑶当年是第一位在大陆掀起了“热效应”的作家,七十年代出生的女性,没有看过琼瑶书的寥寥无几。</p>
《窗外》实际是她的自传体长篇小说,琼瑶的小说有痛苦有哀愁,但摒弃了丑陋与邪恶,情节往往千回百折,多出现三角恋爱关系,人物类型化严重,情节具有明显的公式化倾向,往往是俊男美女,加上误会、激情和痛苦,最后加上一个封闭式的结局。</p>
她的作品比较适合少男少女阅读,小资思想严重,沉迷于其中的幻想世界,找寻自己心中的白马王子或白雪公主。</p>
再后来他还看过号称是“文化流氓”王朔的《顽主》,其中玩世不恭的态度,放肆的调侃、嘲讽、解构和破坏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精神亢奋,狂欢之后的幻灭感和无聊感,暗合了一种无奈中的消极对抗以及流氓作派和痞子精神。</p>
记忆里最深他的小说里一句话是:就那么回事!没劲!别拿我当人!我就是一流氓!</p>
现在想来实际上可能是一种做人的失败感和挫折感,还有对于那个时代价值转型期的严重不适感。</p>
除此之外前世看的最多的就是当代新派武侠小说。</p>
最早看到的是金庸的书剑恩仇录和射雕英雄传,后来又全部看完金庸的其他作品: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p>
还有同时期梁羽生的七剑下天山、云海玉弓缘和白发魔女传等。</p>
以及后来古龙的武林外史、绝代双骄和楚留香系列,温瑞安的四大名捕和神州奇侠,黄易的寻秦记和大唐双龙传等小说。</p>
武侠小说号称是成年人的童话,实际上与中国传统社会老百姓的思想和意识有关,比如明君梦和清官梦以及侠客梦,但是现代社会发展到后来传统的武侠小说已经没落了。</p>
新派武侠小说在港台和大陆经过井喷之后,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学体系,与美国的牛仔文化和RB的侍文化一样,是民间自发性的一种期望,有潜藏在普通人心中那股对正义和道德的追求感。</p>
在有些人看来,中国武侠小说和西方骑士小说一样是文化压抑的产物,大部分人的人生里,感受不到什么跌宕起伏的,估计有很多的人终其一生亲自去过的地方也不过几百里而已。</p>
因此就会产生探索欲望,或者需要找到一个追求的目标,有一些内心渴望的东西,比如说冒险,行侠仗义,忠义和骑士精神,名誉,快意恩仇等,现实中无法实现,只能是在自己的意识里意淫,通过“江湖”这个乌托邦,排遣空虚的精神空间,或是通过幻境逃脱烦恼、恐惧、算计和压力,才能放下一切面对本心,除此之外也有简单的阅读消遣快感,彻底放松了自己,爽并痛快着。</p>
张子健现在正在看的却是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和第二部,前世已经全部看过,现在没有什么事情捡起来再看一遍,今生路遥的小说第三部还没有出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