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里,会有好多人来看望阿婆,有叫她老师的,也有叫师母的。</p>
那些师母的都是些老头老太,还说同学们都知道师母病了,都要来H城看望校长和师母。</p>
特别是那些叫师母的老头老太,都会对沈开心说着同样的话,“姑娘谢谢你救了师母,辛苦你了。”</p>
甚至还有一个老太,竟然向沈可心鞠躬,噙着泪儿说,“谢谢你!没有师母就没有我,你救了师母,就是救了我。”</p>
师母?校长?</p>
阿婆阿公究竟是怎样的人呢?</p>
“阿婆,他们为什么都叫你师母呢?”有时,客人走后,看着阿婆精神好,沈可心就会问。</p>
“他们都是申海师范的学生,抗战的时候一起逃难的。”阿婆只是笑笑,轻描淡写。</p>
阿婆惦记着阿公,病情稳定后,执意提前出院。</p>
回家后,晚上就由齐红哥哥照顾,白天由沈可心陪着阿婆阿公,学习备考。</p>
当然,阿姨请了小时工,买菜烧饭,料理家务。</p>
接下来的日子,来看望阿婆阿公的人更多了,甚至还有的被人扶着来的。</p>
他们见阿公都是毕恭毕敬,与阿婆说话亲热而又有礼貌。</p>
每次来三四个,像是约着来的,也不待久,更不留下吃饭,来了就回忆逃难的事,感谢校长的恩,师母的好。</p>
阿婆阿公同这些老头老太,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p>
沈可心做梦都不会知道,在这寒酸狭窄的二居室里,她拥有了一个教科书般的传奇。</p>
在中华民族危难之时,一个师范的校长,在没有军队的保护,没有政府的财政支持,带着一百多号无家可归的师生,逃离上海日占区。</p>
这又是怎样一个逃离的故事呢?</p>
她不敢去问当事人阿婆,因为阿婆在这次逃难中失去儿子。当然也不敢去问阿公,因为阿公在时代的悲剧中承受着不公的待遇。</p>
沈可心只能从那些学生的谈话中捕捉信息,点点滴滴,来拼凑了一个故事。</p>
她只能从那些年老学生的记忆中,知道了一个故事大概:</p>
阿婆是上海一个英国银行买办的女儿,受过良好西式教育,与热血青年阿公相识相爱。在日本的铁蹄踏上中国的土地时,她变卖了嫁妆,通过关系,跟着与组织失去联系的地下党阿公,逃向后方。</p>
靠着阿公的积蓄,阿婆的嫁妆,还有一些老师仅存的薪金,他们同舟共济,在金衢山区,摆起课桌,唱响知识分子的抗战之歌。</p>
最困难的时候,阿婆的儿子出生了,病弱的男孩病了,为了师生能吃上饭,阿婆看着孩子活活病死在怀里。</p>
沈可心,把这个故事告诉了伊玄瑞,他也同样的被震撼了。</p>
虽然是一个久远的故事,把它翻出来,而且是真人真事,对于年轻人来说,绝对是非同小可,意义非凡的。</p>
顾阿婆,在她看来,是个不平凡的传奇。</p>
老太太就像山涧的泉水,叮咚而过,听者自然懂得泉水的魅力;喝过泉水的人们,当然会感知它的甘甜;没遇见过的,只会说不就是水嘛,满江满河都是。</p>
于是,沈可心决定要写一篇小说《阿婆的传奇》。</p>
当然,她要应对自考,把写小说的事延后。</p>
无巧不成书!</p>
在阿婆家,沈可心还碰到了教现代文学的齐教授,更想不到的是,齐教授还是阿婆的女婿!</p>
“齐教授好!”沈可心见到老师,立马打招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