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一场盛大的千寿宴在紫禁城中举行。</p>
慈禧太后穿着华丽的服饰,接受着文武百官的朝贺,享受着前所未有的荣耀。</p>
然而这场豪华的宴会并没有给她带来多少喜悦,反而让她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大清的内忧外患。</p>
在宴会进行到高潮时,一名侍卫急匆匆地进来禀报:"太后,南方又爆发了农民起义,叛军已经攻占了数座城池,朝廷的军队节节败退。"</p>
慈禧太后闻言,脸色顿时变得铁青。</p>
她意识到,大清的江山已经摇摇欲坠,即使她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挽回败局。</p>
"传哀家旨意,调集所有可用的军队,务必镇压叛乱。"</p>
慈禧太后下令开口道:"同时,从国库中拨出更多银子,用于赈济灾民,安抚民心。"</p>
李鸿章闻言,连忙领命而去。</p>
他知道,大清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如果不能尽快平定叛乱,后果将不堪设想。</p>
然而尽管朝廷做出了努力,但各地的起义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p>
相反,随着饥荒和战乱的持续,起义军越来越强大,逐渐成为了大清的心腹大患。</p>
慈禧太后虽然垂帘听政,但她已经无力回天。</p>
大清的江山,已经走到了末路。</p>
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时期,李鸿章竭尽全力维持着大清的统治。</p>
然而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下,他的努力显得越来越苍白无力。</p>
南方的农民起义如火如荼,北方的列强也对大清虎视眈眈。</p>
李鸿章深知,如果再不想办法挽救危局,大清的江山必将断送在他的手中。</p>
于是他决定采取一系列铁腕政策,试图挽救大清的危亡。</p>
只不过这些先回答,慈禧一个字也不愿意听。</p>
"李鸿章,你别学洋人那一套,哀家头都晕了。"</p>
训斥完李鸿章,慈禧太后又开口道:"最近府库里面还有多少银子?支出一大笔来,我想要办一个灯会。"</p>
听到这话,李鸿章有点傻眼。</p>
上次办寿宴,已经把钱花的差不多了,几乎没什么钱可以用,如今居然还要办什么灯会,哪里有钱呢?</p>
"启禀太后,国库空虚,实在是无力承担如此庞大的开销。"李鸿章硬着头皮答道。</p>
"哼,哀家不管,我就要办灯会。"慈禧太后任性地说。</p>
李鸿章感到一阵无奈,但也无可奈何。他知道,如果继续反对,只会惹来更多的麻烦。</p>
于是,他只好硬着头皮去筹钱,想尽办法满足慈禧太后的要求。</p>
最终无可奈何,李鸿章只能想办法挪用军队的费用。</p>
军费一挪用,确实能够忽然多出一大笔银子,可以满足慈禧太后想要办灯会的愿望。</p>
然而这却有一个更大的隐患,甚至能够导致大清江山覆灭。</p>
但是到了这个时候,李鸿章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只能饮鸩止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