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3月2日,星期五。</p>
“虽然潜艇部队从纽芬兰到亚速海之间布置了一道警戒监视线,但是区区30多艘潜艇想要在茫茫的大洋中发现英国船队的踪迹是很困难的。想要找到那支英国运输船队,主要还得依靠我们自身的侦察力量。预计敌人的船队中肯定会有战列舰护航,如果战列舰的数量超过了2艘,我们的行动就必须极为小心,必要的时候只是跟踪对方,等待斯佩将军赶到后再向对方发动围剿!”</p>
“阿尔弗雷德亲王”号艉舱的作战会议室里,索罗钦中将正向下属们传达着自己的战斗部署。参加会议的人并不多,德意志第6战列舰分队指挥官兼旗舰舰长的胡伯特少将,舰队参谋长罗恩上校和中将的副官勒夫少校,还有乘坐交通艇赶过来的“恩斯特亲王”号的舰长克诺尔上校。这些人是这支袭击舰队的主要领导者,在作战前理解舰队最高指挥官的意图和想法,这对于在战斗中保持协调行动是很有必要的。</p>
由于无法控制海洋权益,德奥海军战舰在海战中如果受创严重的话,是无法象英国战舰一样轻易回到本土船厂进行维修的,所剩的出路只有弃舰或是进入中立国港口被对方扣押两条道路。</p>
无论怎样,在大西洋海域,“严重受损”就意味着德奥海军在战争其间彻底失去了一艘主力舰,所以“安全第一”的思想一直是德意志海军将领们在战斗前优先考虑的问题。虽然维克多大公一直声称“战舰造出来就是让敌人来打沉的”,但这种说法也只是适用于地中海和北海海域的海上战斗。</p>
由于长久以来帝国海军实力与主要的对手对比处于劣势的情况,德意志海军的舰船设计师们总是习惯于把战舰的防御性能和抗沉性放在战舰设计的首位,其次才会再考虑航速和火力。德国战舰能够拥有不逊于英国海军同级战舰的火力和航速是用更大的吨位所换来的,也就是排水量比对手高出了接近百分之十五左右。从经济方面来考虑,虽然拥有更为先进的冶金和工业制造技术,德国战舰的综合性价比与各国主力舰相比,处于中下水平。</p>
“皇帝”级战列舰能够拥有与英国海军的“女王”级战列舰相当的战斗力是因为它的排水量比对手要高出5000多吨,单舰的造价也要比对手高出百分之十五。财大气粗的维克多大公一直坚持认为因为海军预算的原因而消减战舰的性能是海军决策中“最愚蠢的行为”,他的观念是宁可少造,也不允许为了数量而降低主力舰的性能指标。</p>
正是因为如此,帝国海军在战前的英德海军军备竞赛中,所建造的主力舰数量远远落后于它的主要对手。如果不是维克多大公所捐献和募集到了3亿克朗“特别建造经费”,德奥海军的规模在战争爆发后要远远落后于英国皇家海军。</p>
议会中的预算审查委员会和财政大臣的思路永远都是宁可在战败后赔偿给敌人300亿,也不会在战前多花3个亿投入到军事装备方面。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德奥帝国每年帝国的财政预算超过了120亿克朗,但是在军备方面的投入永远都是不超过百分之六。即使是在英德海军装备竞赛最紧张的时期,英国海军的造舰费用都占到了其国内预算的百分之十五,而帝国议会依然在严守着不超过六的军费开支预算上限。</p>
直到战争爆发后,才有部分议员在反思,也许帝国完成了军事准备,有可能会赶到吓阻战争的目的。当然,那样的话,也有可能会导致这场战争提前爆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