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第三章 初见东坡</p></p>
<p>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p></p>
<p>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p></p>
<p>明月几时有,千里共婵娟。</p></p>
<p>……</p></p>
<p>在前世还是个小文青的时候,林与喜欢读诗赏词,其中苏词最多,无论是壮怀激烈的千古绝唱,还是夜深人静的泪眼梦回,无不敲打着每一个中国人千年的心扉。在林与曾经的想象中,苏轼应是俊美,应是洒脱,应是人间仙人,无论如何,也绝不应该是眼前人的模样。</p></p>
<p>出现在林真灵堂外的六旬老人,背有些驼,眼神也不是那么清澈,因为长期赶路的原因,一身长衫甚至还有些污秽。这跟林与午夜梦回所见的苏仙,天差地别。</p></p>
<p>但苏轼毕竟是苏轼,他就普普通通的穿着,普普通通的在那一站,你就绝对不能忽视这个普普通通的人。</p></p>
<p>唉,平平无奇古天乐,诚不我欺……</p></p>
<p>林与一边想着,一边执礼甚恭,将这座大神迎入灵堂,这一刻就连林与内心都开始了剧烈的紧张。这是苏仙啊!这是北宋以后,几乎文人的偶像人物,如今就这么活生生的站自己的面前,你叫他怎么能不激动?</p></p>
<p>他感觉自己跟前世那些为了追星手撕黑子的疯狂追星族有的一拼。</p></p>
<p>好吧,其实此时的苏轼,也不过是个年近六旬的老翁,哪还谈的上什么仙气风流。他在进门的时候,已经察觉到了林与眼中熊熊燃烧的火焰,但许是这么多年来已经习惯了身边所有人崇拜的目光,苏轼的面上并未有任何的表情。</p></p>
<p>上完香后,他就这么直楞楞的站在林真的灵位前,呆呆不语,也不知道在思考些什么。</p></p>
<p>林与不知道如何搭话,也只能躬身陪着,整个灵堂就剩下林忆小娘呼噜噜午睡的声音。</p></p>
<p>良久,苏轼终于结束了某种奇特的神交一般,长出了一口气,林与也长出了一口气,他不知道自己的腰还能支撑多久,但能及时挽救一下,总是好的。</p></p>
<p>苏轼 看着林与,轻声道:“你与你父亲,真像,我与他初见时,就是你这般年纪,你今年多大了?”</p></p>
<p>林与骤然被偶像发问,有点蒙圈,下意识地应着:“过完年该十八了……”</p></p>
<p>苏轼点点头:“十八好啊,可有读书?”</p></p>
<p>林与不知道这具身体的前主人如何,但自己还算是读过点书,前世好歹也是个大学生,虽然不是211也不是985……读书,应该算是读过吧。</p></p>
<p>“六岁启蒙(学前班),至今每日读书,父亲教诲不敢稍忘……”</p></p>
<p>见他答得得体,苏轼眼神中透着一股子欣慰:“文先泉下有知,当可欣慰,不错,不错……”</p></p>
<p>林与本想邀请苏仙多坐一会,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客厅作了灵堂,家里就没了招待客人的地方,让苏仙坐在灵堂上饮茶……那画面太美,自己不是很敢想象。</p></p>
<p>就在林与左右为难之时,苏轼却是看出了他的窘迫,心中暗暗叹息。苏氏本是眉州人家,这数十载父子三人为官,与林真这种寒门官员的境遇自是天上地下。他这次被贬出京,得知老友病故,乃是特地绕路鄂州,一来是为了凭吊,二来也是为了看看老友身后有无需要帮衬一二。</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