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正是施焦顾,在一开始文章沉底时,并不着急的原因。</p>
因为他知道,总有一天,这些沉在无数数据流中的文字,终将被正.义的民.众们全部重新捞起。</p>
到了那时,这些沉浮在虚拟世界里的字符,将化身为掩藏在密林里的重炮部件。一旦聚集在一起,将立刻化作一枚炮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瞬间直插敌人的咽喉。给予他们最致命的一击。</p>
所以,施焦顾并不着急。他只是以每两日一篇的速度,不疾不徐的生产着组装这台重炮所需的零部件。</p>
《归乡记2:塑料屋里的读书声》</p>
…</p>
《归乡记10:无奈的“违约”》</p>
…</p>
《归乡记13:被推土机铲平的追梦之路》</p>
…</p>
《归乡记15:谁之过》</p>
…</p>
终于,在一个月以后。夏日虽以过去,初秋的燥热依旧不减之时,A级城市以提升城市形象,暴力无赔偿驱逐底层民.众之事件,终于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p>
众多大的门户网站,严肃媒体开始关注此事。一天之类无数的记者踏入传送仪,奔向一处处曾经是塑料屋的城市阴影;无数预约采访的信息发进了“守尸工”大叔的通讯器。</p>
各级管理层的办公区域门口,更是被示.威人群与话筒镜头这一经典组合,围了个水泄不通。面对长枪短炮、虚拟与现实世界中的双重攻击,第二天,在施焦顾报道中被直接点到名字的几名管理者,已经开始在镜头前辞职谢罪。</p>
施焦顾却是知道,现在才是刚刚开始。旺火热油一激,才能释放出猛料的最浓烈香味。之后的两天时间里,施焦顾一口气连发数十篇文章。</p>
摆事实,讲道理,论证据,将涉及此事的高等级管理者,以及他们在此事之中所扮演的角色一一罗列。</p>
和事先定下的原则一样,施焦顾并没有在文章中指责任何一为管理者,或是用质问的语气责难任何一个管.理机.构。他只是把所有的事实一点点揉碎了、捋顺了,分门别类,细细码放在公众面前。</p>
读者能从他的报道中获得的唯一信息是:是谁,做了怎样的决定;最终又呈现出了什么样的结果。至于这个决定与结果之间是否有着紧密的因果关系,就需要读者们自己去做判断。</p>
到了此刻,所有的决策已经讲述完毕,所有的结果也全都一览无余。施焦顾知道,自己的评论已经不再重要。面对这样强有力的事实,舆论早已经不需要再由他去引导。</p>
在如此多的证据与细节面前,在无数愤怒民.众与正.义记.者面前,将有无数人替他总结,为他呐喊。而那些罪人,也终将在这些呼喊之中,遭受其应有的惩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