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岱之所以坚持出城寻战,还有一个野心在作祟,他本是青州名士,若是能将这些青州黄巾赶回青州,自己再顺势攻入青州,势力就会大大的扩张。</p>
经过几天准备以后,刘岱率领着万余名士卒和大批役夫离开了昌邑,出城前去与黄巾军寻战。</p>
黄巾造反玩的是劫掠,造反的风格就是拖男挈女的武装游荡,本质上是吃不上饭的流民们汇集在一起吃大户,顺便到一些防御极其薄弱的小城打秋风,面对面的摆开架势与官兵对练,基本是逢打必败。</p>
刘岱的兵马一出城,黄巾军就像一团乱飞的蝗虫一样,你来我走你走我来,连续几日下来,只遇到了一些来去极快的小股贼寇,黄巾贼主力的影子都没有看到。</p>
时值仲夏,天气酷热无比,刘岱所部根据各种不靠谱的情报来源,在昌邑四周转来转去,连续几天下来以后,士卒们个个精疲力尽苦不堪言,携带的粮草也消耗殆尽。</p>
在棠邑待了两天以后,面对毫无进展的剿匪工作,刘岱的心中异常焦躁,决定先行撤回昌邑再说,撤军的命令下达以后,士卒们开心无比,很快拔营向昌邑而去。</p>
兖州军以步军为主,是一支临时募集的军队,和平环境下拉起来的募兵队伍长期疏于战阵,兖州士卒久居中原素质极差,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下来,兖州军就是一群挂着官兵旗号的乌合之众,与黄巾军士兵相比,不过就是装备好些而已。</p>
似火的骄阳炙烤着大地,汗流浃背的士兵们纷纷去了衣甲,全军拉成长长的队列,无精打采地走在通往昌邑的道路上。</p>
令刘岱没有想到的是,此时的管亥已经埋伏在半路上等着他了。</p>
刘岱所部刚刚离开棠邑不久,周围劫掠的小股黄巾就将他的动向报于了管亥,管亥闻报大喜,他刚刚在附近集中了数万部众,没想到刘岱居然自己送上了门来。</p>
望着远处长蛇一般慢慢蠕动的队伍,管亥翻身上马,率领着200余名骑兵冲了过去,身后是数不清的黄巾步兵。</p>
毫无戒备兖州军被突如其来的呐喊声惊呆了,长长的队伍很快就被拦腰截成几段,士兵们宛如受惊的兔子一样四散而逃。</p>
脸色苍白的刘岱声嘶力竭地呼喊着,试图组织士兵们抵抗,然而在这一片混乱之中,所有的努力都毫无济事,眼睁睁地看着管亥的骑兵冲到了自己面前。</p>
身材壮硕的管亥面目狰狞无比,手握长矛直取刘岱,刘岱扭头就跑,没跑出多远便被管亥追上,狠狠地一矛下去将刘岱直接戳死。</p>
部众们见刘岱已死,更加疯狂地到处乱窜,管亥也不过多纠缠,命令部众收集了兖州军抛弃的各种物资以后,率军继续前往其他目标劫掠去了。</p>
溃兵们逃回了昌邑,部属们听闻刘岱身死的消息后大吃一惊,不知道该如何是好。</p>
州牧一级的高官被黄巾阵斩,顿时引起四方震动,消息迅速地传播开来,袁绍公孙瓒等人都对兖州垂涎三尺,公孙瓒更是迅速表部将严纲领兖州刺史,然而由于两人大战在即,虽然有心占据却又无法兵前往,兖州顿时出现无主状态。</p>
刘岱的死讯传到晋阳时,谢飞正在视察狼孟的防务。</p>
狼孟是北进平成的要道,现在成了华夏军与雁门王泽的对峙前线,自从王柔被杀抄家以后,谢飞与王泽之间似乎成了无解之局。</p>
镇守狼孟的是徐晃率领的第一军,另外又配属了两千余名步军,而对面的忻州则控制在王泽手中,根据情报显示,守军约两千余人。</p>
不同于中原地区,并州、凉州地广人稀,整个并州刺史部不过约68万人口,而凉州更是只有少的可怜的46万人口,和中原的各个刺史部相比,简直是幼儿园的水平,雁门郡的王泽能够攒起两千余名士兵来守一个忻州,已经是做了最大的努力了。</p>
作为重要的战争资源,人口在冷兵器时代所占的权重极大,幽州刺史部人口约270万,兖州人口400万,青州300万,冀州人口高达580万,荆州刺史部更是达到了惊人的620万,各路诸侯的兵力征集能力一目了然。</p>
并州刺史部人口虽然不多,但主要集中在山西,其中上党郡12万,太原郡22万,谢飞占据山西南部以来,通过屯田减税压制豪强的政策大量吸收流民,所据之地人口迅速突破50万,有了自保的本钱,更是对雁门王泽的十几万人口形成了压倒性的绝对优势。</p>
“军团长,忻州守军不多,现今我军我军兵力远多于王泽,不如寻机夺取了忻州如何?”</p>
徐晃自从驻扎狼孟以来,一直留心着忻州守军的动态,见谢飞前来狼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p>
“公明,忻州迟早都要夺取,”望着远处的忻州城池,谢飞马鞭虚指,“此城城墙低矮,取之易如反掌,但现在还没到夺取它的时候。”</p>
“为何?”徐晃有些奇怪,“岚夫人是胡人大单于,我军取了忻州便可进军九原,直取须卜骨都侯的王庭,一举统一胡人各部,此事谋划已久,如今为何不取了?”</p>
“今年乃是我军屯田的第一年,治内刚刚安定下来,粮秣兵甲都还不足,应以修生养息为主,等时机一到再一举荡平整个西北。”</p>
徐晃听了点头同意:“那军团长为何还要亲来忻州窥探?我还以为军团长已经有了夺取忻州之心。”</p>
谢飞一勒马缰,掉头向山下走去,徐晃也跟着走下山坡,典韦率领的卫队们跟在身后,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情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