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6月至10月的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p>
参战日军达35万余人,中国军队达110万人,战争中日本付出了伤亡达15万人(一说20多万 )代价,由此丧失了战略进攻的能力。</p>
兵团司令薛岳指挥的万家岭大捷,毙敌3000余人。</p>
10月21日,在大亚湾登陆的日军占领广州,第七战区司令余汉谋部退至粤北地区。</p>
10月27日,武汉三镇完全沦陷。</p>
中国国民政府的作战中心迁往重庆继续抵抗。</p>
苏联空军志愿队参加了保卫武汉的空战。</p>
在历时4个多月的武汉会战中,中国军队伤亡40万人,中国军民以巨大的牺牲迎来了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p>
1938年10月下旬广州、武汉失守以后,全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p>
日本鉴于战线过长、兵力不足,被迫调整侵华政策,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在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而对国民党政府则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方针。</p>
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单独打败日本的责任。</p>
1938年12月29日,在日本政府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投降,在越南发表“艳电”响应近卫声明,提出与日本“恢复和平”。</p>
作为当时中国的第二号人物,汪精卫在战争最为紧张之时的这番言论,被视作公开的叛国投降,中国抗战的士气受到巨大打击。</p>
1939年1月1日,国民党中央通过了永远开除汪精卫党籍、撤销其一切职务的决议。</p>
1月24日,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表示拥护对汪精卫的制裁,要求进一步加强国共两党以及各抗日党派和全国人民的团结,以粉碎日本正在加强的分化中国内部的阴谋。</p>
1939年5月31日,汪精卫与日本商定了建立伪中央政府的有关问题。</p>
1939年10月25日—12月8日,日军集中2万余兵力对晋察冀边区进行冬季进攻。</p>
边区军民奋起反击,共作战108次,毙伤敌军4000余人,击毙了日军中将旅团长“名将之花”阿部规秀,取得反“扫荡”的胜利。</p>
同年9月,纳粹德国军队向波兰不宣而战,引发法国、英国向德国宣战,标志着绥靖政策的破产,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p>
因法西斯国家进攻迅速,中国出现了广泛的悲观倾向。</p>
在这种情况下,国共两党展开了不同形式的宣传,鼓舞抗战士气。</p>
日本分别于1939年和1940年发动了扫荡重庆外围的随枣会战和枣宜会战,希望国民政府能尽速投降。</p>
在这场危及战时陪都重庆的战役中,国民革命军第33集团军司令张自忠将军殉国。</p>
1940年3月30日,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在日本的保护下来到南京,以“还都”的名义成立汪伪国民政府。</p>
三次长沙会战对日军造成重大打击,尤其是薛岳指挥的第三次长沙会战歼灭日军5万多人。</p>
这一度改变了当时国内的抗战士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