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越存了躲的心里窝在家里,把娘的活计接替了,又把小家里里外外收拾了,见家里还有些猪肚,想着自己买回来的各种材料,就想吃些卤味。</p>
找来一个干净的纱布,把花椒大料八角茴香,缝进纱布去,又烧了一锅开水,倒进一些酱油,一点茱萸,又放了少许糖,才把卤料袋放进锅里,又切了一块牛肉,洗了十个鸡蛋,把处理好的猪肚也拿出来一些,这才一股脑全放进锅里,先是大火狠狠烧,见差不得了,又改小火熬,直用了一个半时辰,明越掀开锅盖,那种特有的卤味香就飘出来了,尝了一口,嗯!明越哭了,真是久违的味道啊!虽然材料不足,比后世的卤味差了一点,明越吃着也是满足。这才捞到一个大盆里,端到房间去。</p>
明越歇息了一下,想再找点事干,才见小弟在外面疯玩回来,这些时候家里伙食随着每天收入的增加,也变的好起来,有时候明越会从集市上买些白面和上好的米回来,肉也是三天两头做一次,不仅明越和明夕水灵起来,小弟更是个子见长,已经不是看到好吃的眼睛就发光了,娘本来就清秀,这些时候现在到是比之前看着年轻了好几岁,不知道的还都以为娘二十来岁呢!</p>
这边和小弟说着话,外面就听见有人嚷嚷着,“苏大娘子在家不在?好事啊!好事!</p>
人还在院门外,声音大的到是先传过来;就听她大娘这边应答,在呢在呢!想是出门去迎了。</p>
哎呀---陆娘子,这哪阵风把您给吹来了?说的什么话,我陆娘子最近还不是经常往你家跑,为了你家老三的事,真是把你家门槛给踏破了,快进屋里说,就听她大娘热情的说;</p>
这个陆娘子,十里八村出了名的媒婆,嘴巴甚是厉害,能把那死的说活了,站的能说倒了,最近也听娘提起过,说是陆娘子给了三叔相看了两门亲,一门是带着孩子的寡妇,苏常氏虽急着给小叔子娶亲,但是怎么会养闲人,带着孩子,那真是白日做梦,一听就给回绝了!</p>
一门是精神不太好的,脑子时好时坏,芳龄十八,不要嫁妆,还给丰厚的陪嫁,苏常氏一听,心里就觉得可行,这小叔子人虽能干,但是迟迟不成亲,明昊也到了说亲的年纪,这也不好越过他,这才托了陆娘子,务必把苏老三的婚事先定下。</p>
刚一听精神不大好,起先怕苏老三怪自己,就跟陆娘子通气说就当她不知道这回事,陆娘子久经媒场,自然晓得利害关系,一个为了那一两银子的谢媒钱,一个为了能娶回家给做牛做马,还有丰厚的陪嫁让自己得,两个坏婆子是一拍即合。</p>
然还没正式相看,苏老三就无意从贵子嘴里听来了,说来也是凑巧,有天苏老三去镇上卖柴,路过集市看见有那卖糖人的,形状千奇百怪,就买了三个糖人回来,给家里贵子柱子小花分一分,贵子见三叔给自己买的糖人,就得意忘形的把娘嘱咐的话全忘了,告诉三叔,家里那个给找三婶的老婆婆又来了,这次的娘很满意,就是脑子不大好,三叔,你说那三婶脑子不好的时候要打我可怎么好?</p>
这苏拓一听,便找到他大嫂,阴沉着脸,说这门亲事作罢也就算了,要是让他娶还不如回来给大哥做小,自己是不会应的,说完摆着脸子就走。</p>
这苏常氏天不怕地不怕,唯独有些惧这个小叔子,又听要孩他爹娶回来做小,那是打死也不会同意的,所以这门亲事又作罢!</p>
这陆娘子这次又不知道说个什么样的女子给三叔?明越心里想着,怕是“宴无好宴,媒无好煤”,自己三叔什么样子的女子配不得,在明越心里,三叔简直不要太完美。</p>
瘸子瞎子神经病的怎么能说给三叔呢?不就是年龄大了点吗,也不算大好不好?明越这边在心里不断诽谤着,那边就听见她大娘送陆娘子出来了。</p>
哎呦!我说苏娘子,您就在家瞧好吧!这次你们家老三肯定会答应,他都多大了,人家可是黄花大闺女呢!你们呀!这是占了大便宜了,那是那是,她大娘嘴里一个劲的奉承到,劳烦你跑一趟,事成了可不会亏待你的,两人你来我往,亲热了好一阵,这才听见她大娘关院门的声音。</p>
这是事成了?听着好像还是个姑娘家,明越嘀咕道;就不知道是哪家女子?</p>
等下午娘回来,听说那“缠人精”没看见自己就走了,也是松了一口气,见娘忙碌了一天也没疲倦还在兴奋着,不免好奇起来,苏杨氏还没等明越问,明夕就开口说了,咱们这个娘呀!到镇上刚开始还不敢说话呢!后来都不用我帮忙,自己就一人把事都做了。回来路上还念叨呢,说镇上的人穿衣就是好看啥的,一路都把我听的耳朵起茧了。</p>
明越一听是这么回事,觉得好笑不已,看看娘几个穿的,虽然干净,但是都是满身补丁,小夕也渐渐大了,连一身像样衣服都没有,这些时候实在是忙忘了,一定要给娘几个扯几身衣服回来不可。明越打定主意明日就去,就留小弟在家看家,有王奶奶照应着也是放心。</p>
这边明越就准备做晚饭,有卤好的牛肉猪肚,鸡蛋,想着三叔的事,就说晚上把三叔叫过来一起吃,李大叔又总是帮忙,也没说请吃一顿饭,现有三叔陪着,别人也不能说什么,还有年后打算建房子,还要把里正请来,还有族长爷爷,就把李大叔一家都叫过来,还想请李青,一想村里人的口舌,就没提了,就让柱子去请人,顺便把李小妹也叫家来。</p>
明越让娘和小夕歇着,自己就去了灶上,先是闷了一锅精米饭,自从明越赚到了一些银钱,隔三差五,明越总是会让娘做一次白米饭,蒸馒头也要用白面,吃过几次后再做杂粮窝头,却是再也吃不下了,就连娘都是皱着眉头往嘴里送,往后不用几个孩子抗议,就是苏杨氏自己都每天用细粮做饭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