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布拿下夷陵之后,虽然他的主力部队,一时半会无法立马出动去驰援襄阳,但是他依旧是命令他手下的水师,还有骑兵,迅速出动,增援襄阳。
李定国手下的兵力,实在是太少了,却要守住这么巨大的一个城市,对他的压力非常的大。
刘布明白一点,襄阳在他们手上,整个湖广的局势就可以稳住,如果襄阳失陷,这就麻烦了。
刘布的目标,就是在一两年之内平定江南,然后就开始挥师北伐,一统天下。
要达成这样的战略构想,他们就必须速战速决,如果陷入旷日持久的战斗之中,就会***滞后。
大明的力量,已经一再的受到了削弱,大明的军队,现在主要形成了四大集团。
所谓的四大集团,指的首先就是最北边围绕着长城而部署的九边重镇,这边军还是有一定的战斗力;其次就是保定的洪承畴集团,天津卫的杨嗣昌集团;南方的朱燮元集团。
本来大明朝廷,是希望两广巡抚熊文灿,在两广组织军队,起兵牵制华夏军的,但是此人做事,首鼠两端,贪生怕死,一开始他就不愿意去干。
自从郑家宣布归降以后,他更加不敢跟刘家作对了,干脆直接就弃官不干,挂印而去。
朝廷对于熊文灿,是怀有高度的期望,齐家治国平天下,力倾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唯有士大夫,结果熊大灿连官都不做,直接就走人,令他们在两广的部署完全落空。
此举也就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朝廷本来想依托两广行省的兵力和资源,从南方牵制华夏军的,但是连在这地方的巡抚都不干了,还能指望其他的人拼命。
可以这般说,朱燮元在南方起到多么积极的作用,而熊文灿起的作用,就是相对消极。
广东跟福建相连,双方的联系十分的密切,特别是沿海的地区,基本上都知道有郑家这一个大牛人,许多远海的人家,都靠郑家过活。
但是现在他们可是知道,就连郑家都投靠了华夏军,朝廷不知道华夏军的厉害,对他们不肯给予高的官位和待遇,但是这些老百姓可是知道郑家的厉害,连郑
家都被华夏军收服了,可见他们是多么的厉害和可怕。
这估计也是熊文灿弃官而逃的一个原因,既然都捞了那么多银子,何不回家好好的享受这银子,不至于弄到老的时候,晚节不保,最后是身败名裂,死路一条。
大明有的是卢象升、朱燮元这种刚烈忠臣,但是也有钱谦益、吴宗达、熊文灿这种见风使舵之徒,他们心中没有国家大义,只有自己个人利益。
刘布也是知道,只有这样子,他们刘家才有希望,如果每个人都像是卢象升、朱燮元这般的人,他们刘家早就被剿灭,坟头上的草,也有人头高了。
刘布在稍事休息以后,马上命令他的军队,全力北上,驰援襄阳,当刘布才走到一半路的时候,就收到了襄阳方面传来的消息。
消息有两个最为重要,自然就是朱燮元大军拔营北上,全力撤退,已经彻底的撤出了湖广,奔河南去了。
另外一个就是远在随州的刘忠勇,派出他精锐的骑兵,驰援襄阳,已经进入了襄阳城,襄阳城中的兵力已经翻倍,到此刻就算是朱燮元的十万大军还在,李定国都有把握,守住这一个城市了。
刘布这般的赶路,主要就是为了歼灭朱燮元,如果灭了他以后,大明的四大重兵集团,就损失了一个,相当于一个桌子断了一条腿,大明不倒都不行了,但是朱燮元毕竟是一个聪明人,而且还是一个铁骨铮铮、十分有决断的忠臣,他居然敢在这样的情况下,断然的带兵北上,全力的撤退。
如果是别人,没有得到皇帝和朝廷的批准之前,绝对不敢进行这样的战略撤退,但是朱燮元根本连想都没想,直接就出发了。
这也让刘布的计划落空,刘布的计划,主要就是为了消灭朱燮元,歼灭大大明的有生力量,歼灭了他,就可以令大明丧失战略进攻能力,但是朱燮元毕竟是一个聪明人,具有战略眼光,一看风声不对,马上就撤退了。
这对大明来说,是一个好事,但是对朱燮元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事后他甚至会被人追究,但是他终究是把十万大军带了出来。
刘布看见朱燮元终究还是撤退
了,想想围剿这一支部队,恐怕是不能,只能够派人向南京方面进行汇报,他的西征,取得了初步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