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布说道“你做得很好,本帅非常满意。”
李定国这才昂然地站了起来,李定国大声说道“听闻大帅大驾光临,襄阳军民倾城前来欢迎,请大帅检阅。”
刘布看见了这么多的百姓,军民盛装前来,场面是非常浩大和热闹,他显得有些高兴。
这时一个老者端着一碗酒,越众而出,大声的说道“大帅披坚披锐,诛暴明,救万民于倒悬,请容老朽敬大帅一杯。
这就是地方耆老,代表着地方势力向他们归顺之意。
刘布不敢怠慢,整了整衣冠,然后正色的说道“华夏军乃华夏子民之军队,来自于老百姓,愿与天下百姓共约,遵纪守法,共享天下太平。”然后头一扬,把这碗酒喝了。
刘布喝了这碗酒,就令这些人大为放心,敬酒是假,地方向华夏军臣服是真,到了此时此刻,即使这些地方的百姓再心向大明,也都知道势不可违了,南北对峙之势形成,如果不效忠于华夏军,就估计会被他无情铲除。
华夏军仁慈时爱民如子,狠辣时秋风扫落叶般无情。
华夏军在整个南方,大势已成,没有人可以阻挡他们的崛起,心向大明的不是被杀死,就是随朱燮元北撤,时代再次将人割裂,让人走上飘泊的命运。
这位乡绅敬酒了以后,就由襄阳知府费阳光带领着,数百名官员一起向刘布递交了归顺表,表示对华夏军的归顺。
对于投降的费阳光,刘布表示了极大的尊敬,他说道“费公此举为了百姓,为了华夏帝国,避免了许多无谓的牺牲,免生灵涂涂碳之苦,此乃善举也。”
费阳光作为投降二臣,本来心中是充满了忐忑不安的,他可是知道刘布是一个不好说话的人,在这个时代讲究的是气节和道德文章,有谁会对二臣有所礼遇的?
烈女不侍二夫,忠臣不侍二主。
如果是史家著书立说,还会把它列入二臣和降臣之列,但是刘布却对他表现出了极高的评价和评语,这是为了国家和百姓,有这样的评语,估计就可以洗去他身上的污点了。
费阳光十分感动,他感激的说道“愿为大帅效死。”字越少,意义反而越大。
费阳光他的投降,是贪生怕死下的半推半就之举,他是看见了风声不对以后,才开始向华夏军投降的,一开始是不乐意和不情不愿的,用别人的话来说,这就是进窑子的姑娘,一开始是强迫的,由不情不愿到主动。
费阳光他就知道,在襄阳城中有许多明朝的遗老遗少,就是称之称为窑姐的。
刘布为何对费阳光另眼相看?因为费阳光本来就是明朝襄阳府的知府,管理着两州七县之地,有很多很多的门人,在本地有很多的威信,只要他出面招降,估计这些地方的实力派大多数都会选择归顺,对稳定地方很有帮助。
刘布就知道一点,作为湖广北部的第一重镇襄阳落入他们的手中,他们现在所要考量的就是尽快的恢复生产,恢复民生。
还是一句老话,他们要把这富裕之地变成他们的粮仓,而不是变成他们的包袱,费阳光所能发挥的作用这就大了。
且看有这么多人身穿官服的人,跟在费阳光的背后,这就知道有多少人愿意追随于他了,刘布对费阳光说道“襄阳府的事情,就有劳费大人,相信以费大人的能力,加上地方诸贤的共商盛举,一定可以把襄阳治理的更好,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
刘布他对待投降他的人,还是以礼相待,他才不是那种道德洁癖的君子,只要能够为我所用,他不在乎对方是卑鄙小人,还是道德君子?
其实有一句话叫做人无完人,即使道德文章非常好的人,也不见得就一定是一个忠臣,吴宗达还有钱谦益,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
刘布倒是欣赏卢象升、朱燮元这种人但是这种人,宁死不屈,宁折不弯,如此忠正,谁人不欣赏,只是这种人,不会为他所用,还会成为他们最大的敌人。
他为了拉孙传庭下水,可是费尽心思,费尽了手段,如果不是把他逼得绝走到路上去,也都不能把这人拉到他们的旗下。
就现阶段而言,他们用人没得选择,只能够用,你不用别人就会用,就是这般的简单。
所以刘布对于投降的费阳光,他是以礼相待,甚至比费阳光更差劲的扬州知府高望,同样的以礼相待,委以重任。
但是对待他们内部的叛徒,刘布可是绝不手软,刘布可是命令他的国安局,但凡有人投靠敌人者,一律格杀勿论,即使对方逃到了大明控制的地方,都必须千里追捕,杀个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