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大寿和吴襄这些人,他们名义上为大明的军人,事实上他们是辽西本地地主的代表人物,对于本地的利益,看得比所谓的国家利益还要重要。
不过他们也都认为,国家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他们之间只是合作的关系,现在朝廷想忽悠他们去死,这可是不容易,他们可不会轻易的上当。
辽西将门在孙承宗时代,可没有今天的强大,袁崇焕也是他们认可的一名代表性人物,可惜孙承宗去职,袁承焕惨被千刀万剐,这样的下场,也都令他们认识到一点,那就是听朝廷的没有什么好下场,不是去职就是千刀万剐。
而且祖大寿他也都更担心一点,当年已巳之变时,袁崇焕下狱,他看见风声不对就跑,皇帝可是下了几次旨意,让他回去,他都没有回去,他就担心一旦离开了军队的保护,他的下场,比袁崇焕好不了多少。
而且这一次进入了关内,皇帝会不会秋后算账,这也都不好说,他也都知道,在朝廷和皇帝的眼里,他们这种人其实不是乱臣贼子,就是粗鲁夫,都是上不了台面的人物,你都上不了台面,人家会把你当人?
而且他们也都知道,现在在京中兴风作浪的那一位许太监,此人心狠手辣,喜欢劫富济贫,辽西将门这些人,这些年贪了这么多的钱,可能早已经上了人家的黑名单了,人家就等着你们回去,就把你扣了,然后抄你的家,灭你的族。
放弃关内的地盘,进入关内,这不是好的选择,这是辽西将门,乃至数万将士一致的认定。
倒是建模和华夏军那里,他们十分的重视武官,但是这些人对军队的控制性也都非常的强,一旦投了,军队就得交出去了。
你还别说,祖大寿他还真的投过建奴,就是看在建奴那里没有什么好日子过,所以才逃了回来,才反正了回来。
这样的案底,也让他惊惧不已,他也就担心,像他这种有前科的人,就是投了建奴,估计也难逃一死。
而且到了现在这地步,他还不太想投建奴,因为建奴可是被华夏军打的节节败退,只要看见了华夏军他们的这些红衣
大炮以后,祖大寿就认为,想要打败他们,根本就不太可能,或建奴可以在关外白山黑水的大地上纵横,但这只要是有河水和江河的地方,你都打不过华夏军,这也就意味着他们永远都成不了势,做不了大事。
所以迫于无奈,他们只能够想办法,去跟华夏军接触了,即使对方不同意,也可以先看一看风声,再决定行趾。
恰好华夏军最近刚刚收复了海州,海州跟祖大寿所在的锦州,相距极其的近,所以祖大寿就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对对方表示了仰慕之意,希望能安排一个时间见面。
华夏军突然间兵出辽南,拿下了三卫之地,可是令建奴寝食难安,虽然建奴他们是准备死守海州,但是看见华夏军弄来了这么多大炮以后,他们知道死守下去,就是死路一条。
而且现在打仗,是大炮轰步兵冲,火枪横扫,他们这些以骑射起家的兵,对上了这些火器怪兽,还真不是对手,最终只能够让出海州城。
这也让华夏军完成了对整个辽南的控制,当孙传庭水陆大军并进,拿下海州之时,听他也是意气风发,他大声的说道:“大炮所到之处,就是真理所在。”
以前的孙传庭,他不是一个火炮至上主义,他认为打仗还是得靠人,火炮只是一个辅助性的东西,但是进入了华夏军,率部去打仗以后,他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很爽。
这华夏军实在是装备太精良了,太能打了,这就像用一把锋利无比的宝剑一样,想杀谁就杀谁,即使你披着铁甲,一样可以砍破你的铁甲,把你干掉。
不像他以前所指挥的,所训练出来的那一只秦军,他们不是兵甲不够,就是武器不足,不是军饷不足,就是粮食不足,总之就是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到了战场之上打仗,也都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令他军令难以贯彻。
比如说在他们围剿高迎祥大军的时候,他可是派出了一支骑兵,准备将高迎祥的流寇把他们的老营一锅给端了,让他们全军覆,但是官军之中的骑兵数量太少,战马不多,最终因为人力马力不足,而坐视李自成等人逃了。
当时孙传庭还是在感叹,让李自成这小子逃了,只怕会后患无穷,所以他继续的组织他的军队,在终南山中对李自成的残部进行狂攻猛打,就是皇帝对他下令,让他去别的战场,他也都死活不去,因为他就是怕功亏一篑,让对方死灰复燃。
孙传庭现在在想,如果当初有华夏军这么多的骑兵部队,早就把李自成这小子一锅端了,跟他的舅舅一起,押往京城当众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