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勉出了宫,身边跟着的只有成少监。</p>
成少监驾着马车往太学院而去,成少监已经猜测到陛下去太学院的原由。</p>
成少监将马车停在太学院门前,赵勉从马车上下来,整理衣冠后,抬头看着这屹立在京城中的太学院院门,这里出来的都是封国人才。</p>
成少监将令牌亮出之后,看门的兵士没有任何阻拦,赵勉摇着扇子走进院门,太学院还是他第一次前来,这里面的一切都古色古香带有着书香气息。</p>
待赵勉走后便有人前去通知祭酒大人,毕竟这是宫里来的人,必须告知祭酒大人。</p>
赵勉没有观景的闲情逸致,看着那些从身边路过的太学生,赵勉面带笑容。</p>
祭酒彭笠源听到宫中来人,还听闻来人者为一少年,他便知晓前来的是陛下,急匆匆的来到太学院里,远远的看见陛下,就快步的走了上去。</p>
“陛下!来太学院中怎不通晓老朽?”</p>
彭笠源说着就要行礼,彭笠源不明白身在宫墙之中的陛下为何来到太学院中,毕竟世代皇帝陛下都很少到这太学院。</p>
“老师,朕此处前来只是来看看封国未来的栋梁,未提前通晓还望老师原谅!”</p>
赵勉示意其不必多礼,赵勉看着眼前这位腹载五车的老人,在他还是太子时期就是东宫太傅,对于这位老人从来都是都很敬重。</p>
“陛下此地为太学院藏书阁,此阁不比宫中藏书少!”</p>
彭笠源在跟在赵勉身后介绍太学院各种事物,他在藏书阁前向陛下介绍着,对于藏书超过宫中藏书这点他很是自豪,特别是其中还有许多孤本。</p>
“这个朕有所耳闻!”</p>
对于藏书阁赵勉早就知晓,皇宫中许多藏书都是从太学院中拓印过去的,其中藏书是五国之最。</p>
“老师朕对太学生的学习很是感兴趣,老师可否带朕去看看?”</p>
“陛下请跟着老朽!”</p>
裴吉看到祭酒大人带着一个少年进入课堂时便停止讲学,本想行礼但祭酒示意其继续讲学。</p>
赵勉与彭笠源坐在最末位,听着讲学。</p>
裴吉看见与祭酒大人进来的少年,能让祭酒大人亲自陪同且谈笑风生者,不是朝廷重臣就是皇裔后族,还如此年纪,不得猜测此人的身份乃是宫中的那位,他之前从未见过陛下,现在也只好硬着头皮讲学。</p>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著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可有人知道这段话的含义?”</p>
裴吉看着在场的学子,这段话来源与《中庸》,《中庸》儒家为人之道,儒家在三千年前兴起,久经不衰。</p>
“先生,此段是讲最真诚者能提前知晓国家兴与亡,能从人们的品行之上看出端倪,就如同先知,能做到趋利避害。”</p>
裴吉点头认同,这月余他便对这些太学生有了新的认识,这些太学生远比他们当年的学习理解能力更高,此乃大封的福气,就如《中庸》所记,“至诚之道,可以前知。”</p>
“张明远回答的很好,真诚者不只要表现与行为、待事之上,而是在其品质之中,不为外物所动!能看清楚局势,在危难时也得真诚!愿各位谨记:危难,不忘本心,盛世,亦是如此!”</p>
“学生谨记!”</p>
赵勉看着这一堂的太学生,心中甚是欣慰。</p>
殷年对于儒家的中庸之道有些自己的想法,但这也是他自己的看法罢了,虽这些同窗现在明白所谓的中庸之道,但入朝为官之后怕是大多都会成为那做怪的妖孽。</p>
殷年对孔夫子的儒家没任何异议,可这也是三千年前的文字,总会有些被有心人曲解。</p>
现在殷年只有对骑,射这两门课业的担心,这两项他还未曾涉猎过,看来还得请教自己那位便宜义兄,毕竟他还得向这位义兄打听些事情。</p>
课后,殷年起身看到祭酒身边的陛下,有些吃惊,他怎么都没想到会在此处遇见陛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