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要追赶,也并非无法追上,刘三甚至无需行动,只需一声令下。</p>
但是接下来呢?</p>
镇北王亲口让他们撤退,在一炷香内离开就不会阻拦。</p>
每个人立场不同,思考的自然也各异,禁卫军都认为时间太过紧迫,此刻都在拼命奔逃。</p>
至于那些车驾仪仗和天子颜面,他们已顾不上了。</p>
禁卫军是臣子,不是刘忠这样的奴仆,只是执行任务失败,而且正值急需武将的多事之秋。</p>
就算满朝文武,也不会容忍魏无央肆意杀伐,禁卫军的每个人都心知肚明。</p>
皇帝的怒火自然需要有人承担,还有什么好犹豫的,他们都看到了... ...</p>
护林卫将刘忠带回,此刻恐惧消散,毕竟他们的职责是护卫。</p>
失职在于丢失了皇家马车,他们愿意接受惩罚,而其余责任全在刘忠。</p>
这与他们无涉,每个人都心知肚明,刘忠也看透了他们的神色。</p>
他几乎咬碎银牙,心中慌乱,没打算与北境之王过多争论。</p>
他唯一的祈求,便是这些护林卫能讲理,先沟通一下,看看回京后该如何解释。</p>
唯有如此,才能保全众人的项上人头,以往不也是这样应对吗?</p>
即使是在北境军押送下,刘忠也曾询问过那些小侍从。</p>
起初他们惊恐不安,生怕途中遭到斩首,后来发现北境军并无此意。</p>
然而之后呢?</p>
当短暂的危机过去,人们便开始胡思乱想,他们必须向上级交待,于是有人窃窃私语。</p>
北境军只需一个眼神,他们立刻噤声,毕竟北境王有令。</p>
就是他们对圣旨的不敬,质疑王命,如今他们的议论显然与王爷所说相悖。</p>
小侍从更加恐慌,再次担忧起自己的生命,直至离京都越来越近,他们相信北境军确实不会动手。</p>
他们硬着头皮开始策划,情急之下声音越来越大,刘忠至今记忆犹新。</p>
小侍从无奈地敲着额头,错误已犯,要让帝王息怒谈何容易。</p>
有人提出建议,便有人反驳,关乎每个人的生死,即使争吵得面红耳赤,也要放话,不同意的人就得另寻解决之道。</p>
愤怒只是暂时的,发泄一番后,众人又冷静下来,重新商议。</p>
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但他们找到了一个勉强可行的,都觉得至少能保住性命。</p>
松了口气,才发现北境军士兵已在周围聚集,带着似笑非笑的表情聆听。</p>
小侍从差点窒息,幸亏北境军的小兵猛地一拍,才让他缓过气来。</p>
最后,小侍从抬头看着刘忠,低声道:“我发现北境军根本不关心我们的言论。</p>
即便进入朝堂,他们也不会与任何人辩论,只负责传达北境王的命令,然后离开。”</p>
小侍从与护林卫的叙述自然大相径庭,明智之人心里都有数。</p>
然而帝王与满朝官员喜欢听这个版本,他们会认定这是真实的。</p>
他们还会煞有介事地评论几句,毕竟是军人,不懂礼节,叙述不周全也是情有可原的。</p>
嗯,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刘忠当时怎么想的?当然是陈平不得人心了。</p>
看看他所做的事,简直是公开对抗朝廷,身为北境王的他倒是一身轻松... ...</p>
然而未经皇室承认,北境之师与陈氏部曲将何去何从?那些将领还有可能重获帝王青睐吗?</p>
刘忠坚决地摇头,以魏无央的脾性,断然不会如此。军营乃生死博弈之地,刘忠这类人不懂何谓家国大义,更无法揣测北御城的将士坚守着何种信念。</p>
在他眼中,无非是为了权位,这不是显而易见吗?陈平之举让北镇军将领心生不满。</p>
这样的情绪能不传递至麾下士兵吗?虽不至于公然违抗,但微妙的态度变化可见一斑。</p>
刘忠嘴角微勾,轻拍小侍童的肩膀,洪亮地说:“你还未悟透啊,他们在以此方式讨好于你。</p>
这些士卒或许无足轻重,但背后的将领呢?如果更多些呢?北镇军将领已不再听令于北镇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