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中请求:“臣恳请移步至陛下近前。”</p>
朱高炽点头允诺。黄中走近御案,低声道:“英国公有重要秘语,不便记载于文书,命微臣面圣告知,提醒陛下留意江阴侯吴高掌握兵权之事。”</p>
朱高炽眉头紧锁:“吴高滞留不前,难道是蓄意为之?”</p>
黄中急忙摇头:“并非如此……英国公对江阴侯的军事行动未置一词,只是提及,江阴侯能再次统率圣军这件事本身。”</p>
朱高炽久久沉默,终于抬头问:“就此一句?”</p>
黄中立即拜倒:“微臣仅此一言,请求退下。”</p>
黄中带来的讯息虽然隐晦,但朱高炽深知其中深意绝不简单。张辅派大将亲送文书,只为传达寥寥数语,岂能轻易忽视?除非张辅已被迷雾所惑。</p>
……不久前,在幽暗走廊,杨士奇、杨荣等文臣走过,宦官海涛亦随行而出。海涛遣散其余文武官员,那时,杨士奇自魏国公徐辉祖的面容上,读出了失落与沉重。</p>
圣旨吩咐杨士奇、杨荣重新商议诏令之事,于是两人并肩同行,离开了乾清宫的神圣领域。</p>
他们漫步至雄伟宫殿旁广阔无垠的石板广场,杨士奇这才启齿道:“在至高神王面前,勉仁,你已得知,那份邸报的记载,我并不赞同。”</p>
杨荣回应:“神王言需修正,但最核心的事实并未遭驳斥。”</p>
杨士奇并未反驳,垂首默步前行。</p>
忽然间,杨荣问:“兄可知晓,为何神王未全盘否定?”</p>
杨士奇躬身行礼:“愿听高见。”</p>
杨荣侧目扫视四周,声音低沉:“张辅的上书,兄应细阅过吧?其中有一段……镇远侯于昆明城下扎营,二月之中,军中粮草遭叛将平安焚毁;此事诡异,我在屯粮之地四下探查,未得答案。”</p>
他顿了顿,接着说:“贵州城陷落于何时?早于二月之中,对否?”</p>
杨士奇暗自赞叹杨荣的记忆力,读过一次便能熟记于心。他明白了杨荣的意图,越发觉得杨荣洞察人心、揣测神王旨意的本领超群。</p>
西南一战惨败,朝中所知实情与事实相差无几;诸位将军的奏折,大多如实汇报,毕竟那是献给神王审阅,而非邸报。参与此役的几位将军,难辞其咎!或是战力不济,或是顾虑重重,畏缩不前,但他们绝非存心为之。</p>
然而顾成,情况迥异!他是否为了家眷安全,竟置朝廷平叛大业不顾,亲手焚毁军粮?</p>
张辅奏折中含沙射影,恐已在神王心中播下疑云。故而,尽管杨荣的谏言夸张,神王也未彻底否定,或许是真对顾成的行径深感愤怒。</p>
思及至此,杨士奇不再劝阻杨荣,他沉吟片刻:“谎言一旦出口,便难以收场。”</p>
“谎言?”杨荣复述一遍。</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