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了解得深入,就越是内心好奇,最后王安石改革失败的缘由,究竟为何?!</p>
节目里,顾知书继续说道:</p>
“均输法的成效显着,当年就交出了钱五百万贯,米三百万石的满意答卷。</p>
王安石内心振奋,决定再接再厉,同年九月又施行了青苗法,此措施旨在向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开战。</p>
前面提到过,王安石对底层的贫苦农民,是深表同情的,因此对大地主饱含敌意。</p>
在王安石看来,地主多数都向小农发放高利贷,以此中饱私囊,特别是天灾时节,更是以此疯狂牟利,不顾小农死活。</p>
他们肥了,小农就瘦了,等交不上国家赋税时,没办法就只能出卖赖以为生的土地,沦为无田的佃户。</p>
王安石决定杜绝这类事件的再次发生。</p>
他提出的解决方法也很简单,既然农民都要借钱度过难关,只要有国家出面,让他们不至于走投无路,被地主剥削,不就完美解决问题了吗?</p>
青苗法简单来说,就是动用国家的钱粮储藏,以低于20%的利息,借给农民,相当于朝廷开办的劝业银行,让国家成为广大农民的债权人。</p>
此外为了改变国家积弱的现象,改善奢靡享乐之风,提高军队战斗力,王安石还先后推行了保甲法和保马法。</p>
保甲法的理论根基是“寓兵于农”,具体为十家为保,五十家为大保,十大保为都保,分别设置保长、大保长、保正。每一大保每晚差五人巡夜。在农闲时组织军事训练,有些地区甚至发展出了民兵。</p>
王安石想以此改变北宋募兵制带来的冗兵甚多,却又战力薄弱的现状。</p>
保马法就是委托民间饲养战马,这是一种寓马于农的方法。</p>
如果军马死亡,饲马者必须赔偿,但饲马者平时可享受几种税役的免除。</p>
如此一来国家也节省了饲养军马的费用。</p>
最后是募役法,古代百姓都是要服徭役、差役的,这些工作并不好做,百姓也非自愿而来,并不熟悉工作流程。</p>
一旦服役期间造成损失,往往就得倾家荡产来进行赔偿。</p>
王安石的做法是让百姓缴纳免除差役的税金,按照家资情况来分担,多者税重,寡者税轻。</p>
大家参考如今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即可。</p>
然后国家拿到了这笔钱,再去招募那些自愿服差役,并且有相关工作经验和能力的人,就能做到人尽其用,提高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损失。</p>
整体改革思路,基本上和均输法是一致的,就是尽量避免过程损耗,把节省下来的开支用于国家建设!</p>
除了均输法、青苗法、保甲法、保马法和募役法外,王安石还对科举考试举起了手术刀。</p>
简单概括为三点:</p>
第一,废除明经科,只保留进士科取士;</p>
第二,废除诗赋、帖经墨义(默写儒家经典),改为经义、论、策三门,即解释圣贤经典,阐发内心思想,答问时事难题;</p>
第三,殿试废除诗、赋、论三题,改为策论一题,即写一篇一千字以上的小作文。</p>
这和王安石的务实不务虚的治政思想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p>
他还改革官学体系,制定了三舍法,即中央最高学府的太学课程里,设置外舍、内舍和上舍课程,类似于现代的高中、大学和研究生头衔。</p>
你必须经过一层层的考试,才能顺利晋升,回报是优秀学子可以不经过残酷的科举考试,直接当官。</p>
后来王安石死后,他的这个制度创举被推广到了全国,分县学、州学和太学三级,怎么样,是不是有种似曾相似的熟悉感觉了?</p>
至此,王安石新法改革的轮廓基本就呈现出来了。</p>
遍及财税、军事、农业、教育、官制等广大范围,触及了社会体制的深层问题……”</p>
如果说在初次听到均输法时,听众们的心情是激昂的,是热血的,是敬佩不已的。</p>
在听完全部的新法改革措施后,大多数人都陷入到了沉默之中。</p>
即便对北宋朝廷并不熟悉,即便对历史规律也没有深入了解,但仅凭大多数人那点看电视剧和小说的基本认知,也能感受到——</p>
一股风雨飘摇的气息!</p>
王安石的理想太宏大了,他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把他眼中所见,心中所思的所有社会问题,制度弊病,都一次性清除干净!</p>
然而,谁都知道,改革改革,就是在现有的既得利益者身上动割肉手术。</p>
每一次社会财富资源的重新分配,都是对旧的制度受益者的一次严峻挑战。</p>
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p>
王安石的改革步子迈得越大,就意味着他得罪的敌人也就越多。</p>
在公元1069年之前,攻讦王安石的言语不是没有,但大多都集中在了他的政策上面,很少有人去指责王安石人品的。</p>
毕竟这位仁兄的道德品格,是有口皆碑。</p>
但在新法改革开始后,这种情况就发生了变化。</p>
一个叫吕诲的人,就列举了王安石的‘十宗罪’,包括:</p>
王安石不听朝廷宣召,多次推辞官职不受;</p>
王安石清闲散官不做,只挑着好的官职来接受;</p>
王安石给皇帝讲学的时候居然坐着讲,有违君臣之礼;</p>
王安石堵塞言路,排斥异见;</p>
王安石过去错判漏判的案件很多,有报复私仇的嫌疑;</p>
王安石举荐自己的弟弟王安国而不举荐其他贤才;</p>
王安石独断专行,把自己不喜欢的官员贬官外放;</p>
王安石强词夺理,把一个叫官员气死;</p>
王安石离间皇帝和弟弟的亲密关系;</p>
王安石的‘制置三司条例司’财政和军政独揽,扰乱天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