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能大量制造?"</p>
宁静的魔法山谷中,大明的天子朱由检的声音带着一丝期待,在毕懋康等人耳边轻轻回荡,时间已然紧迫。</p>
假使历史的轨迹未曾偏离,不出半年,女真大汗皇太极便会率领他的钢铁骑士团来到京城门前,一举逆转双方看似势均力敌的“战争”局势。</p>
经过这场战役,皇太极将彻底巩固他在女真大汗的地位,国内所有的质疑之声都将烟消云散。</p>
毕竟,当年努尔哈赤在世时,他们的大金帝国也不过在辽东之地逞威,始终无法撼动固若金汤的“宁锦防线”。而皇太极却引领他们挺进到北京城下,将明朝表面的强大暴露无遗,展现在世人眼前。</p>
听到天子的询问,毕懋康、孙元化和汤若望交换了眼神,关于“生产进度”的问题,他们私下里已讨论过多次,不至于毫无准备,但此刻心中依然有些忐忑,毕竟所需的时间确实有些漫长。</p>
"禀陛下,"毕懋康,工部侍郎,犹豫片刻后上前一步,迎着天子期待的目光,硬着头皮行礼道:"虽有原型在手,但要批量生产,估计还需三至四个月的光阴……"</p>
说完,毕懋康低下头,不敢直视天子的目光。毕竟年前,天子就开始着手建立军事工坊,并赋予他重任,提供资金和人力,但他们仍然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才研发出这款"红夷大炮",效率实属低下。</p>
更何况,如果要大批量生产,还需再花费三四个月,别说眼前的皇帝,就连毕懋康自己都觉得有愧于职位。</p>
"嗯……"</p>
朱由检的面色未见明显变化,只是眼中那股兴奋的光芒略有黯淡,他开始细细盘算。</p>
得益于“天启”的视野,他已经解决了历史上困扰大明的“奢安叛军”和“陕西民乱”,只剩下辽东蠢蠢欲动的建州女真这个强敌。</p>
虽然贫瘠的陕西因恶劣气候和粮食减产等因素仍有民乱的风险,但这样的隐患今年应该不会爆发。</p>
如今已是九月,就算“红夷大炮”的批量生产还需三四个月,想必也能在女真大军入侵之前,将其部署在蓟镇。</p>
毕竟,相较于遥远的辽东,蓟镇离京城并不远,就算大炮沉重、行动缓慢,十天半月也能运抵蓟镇。</p>
"再多招募一些工匠,速度要快,但爱卿务必确保质量。"</p>
不久,朱由检已平复内心,以坚定的神情向眼前的毕懋康郑重交代,尽管未曾亲历战场,但从京营那些勇猛将领口中,他深知大明的火器经常因爆膛问题而陷入两败俱伤的境地。</p>
"陛下放心!"见朱由检并无责备之意,毕懋康惊讶地抬起头,激动地鞠躬答应。</p>
"是的,对于有功的匠师,务必慷慨奖赏,甚至允许他们摆脱匠籍的束缚。"</p>
"具体事宜,等我回京后,我会通知礼部,让他们尽快制定方案。"</p>
短暂的交谈后,朱由检突然转向新的话题,让毕懋康等人眼前一亮。</p>
大明沿袭前朝,某些“过时”的规矩也随之保留,如这“父亡子继”的匠人传统,正是阻碍诸多工艺发展的一大桎梏。</p>
"陛下英明!"</p>
毕懋康,工部侍郎,与对方交换了一个眼神,随即急切地躬身应答。尽管这制度确保了匠人的生计,但待遇之低,也让许多匠人深受其苦。</p>
朱由检随手示意,微眯着眼睛再次凝视远处的红夷大炮,然后迈步走向来时之路。</p>
毕懋康等人迅速跟随,卫兵们虽依依不舍,但仍不断回头,目光中仍残留着惊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