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劳了!”出发前还是塞给他两包烟。</p>
二癞子的三蹦子走起山路的感觉,就像在坐过山车。</p>
许是这条路走多了,有坡度的路况二癞子都是提前减速,而不是猛踩刹车。</p>
“栋哥,咱们这里的路要是修了多好呀,可以考虑买辆车。”</p>
每次进出走在这条路上,阿雅都是被车颠的很不舒服,觉得可以考虑小汽车,这样出行也方便。</p>
“车好买,这路好修,关键是咱们村子里的路难办,都是阶梯,巷子还窄,难不成把房子都推倒,然后重新规划?”</p>
彭栋说的倒是实情,现在村里的人家家户户都不差钱,也有买车的。</p>
但是过年停车却是老大难,开到家门口,新盖的房子预留的有车库,小心翼翼的开进车库。</p>
没有车库的,停到巷子里,刚好把整个巷子堵严实,进出都不方便。</p>
停到村口,那基本都甭想出村了。</p>
唯一大点的平地是村小学的所在地,小小的学校,小小的门,还有三个台阶,停车就不用考虑。</p>
后来外出的人,要么是不回来过年,要么是把车在县城找个停车位。</p>
赛凤娇的家刚好在村里第一家,她家当初直接把大门拆了重新加宽,所以她家的小面包车进村直接开到自家院子里,不占道,不用公共资源,不给村里人添堵。</p>
楚原的院子直接在村子最后面,进进出出是相当不方便。</p>
整个青山坳南低北高,东西巷子是水平的,南北巷子是一个大约三十度的斜坡,当初主要考虑山上的水倾斜而下,让它能够快速流到出库,不把村给泡出来。</p>
“栋叔,我也觉得咱们这条路该修了,最好拓宽一下,这样咱们进城就方便多了。”二癞子突然开口道。</p>
关于走这条路的最直观感受,二癞子称第二,几个人村子里的人没有敢说第一。</p>
二癞子一年下来走几百趟,那是最有发言权的。</p>
彭栋在县城读高中的时候,每个月回来都是乘坐县里到镇里的班车,班车往镇里方向转弯处彭栋下车,然后步行回去,十几公里的路程,彭栋这个时候都是化身神行太保的。</p>
当时只是单纯的认为路就这样,因为记忆中老家的路更烂,是那种只能天晴不能下雨,因为只要下雨,那路就是标准的“水泥路”。</p>
“回头问问坚哥,他好像每年都向镇里打报告,要求修路。”</p>
以前罗坚去县里请求修路,县里说不能越级,你先报到镇里,镇里再往上报,县里才能受理。</p>
罗坚按照要求把报告递到镇里,请求镇里往上报到县里。</p>
后来镇里真把报告递到县里了。</p>
罗坚去问情况,得到的回复是,正在开会研究。</p>
后来再去问,就是正在走程序。</p>
好多年过去了,程序还在走。</p>
后来罗坚就不去问了,有空的时候组织村民,先把几个村的村口的路凿平,然后慢慢往外拓展。</p>
所以出村的两公里和进县城的两公里是这段路路况最好的。</p>
子路镇不是经济大镇,青山坳也不是旅游景点,政策不往这里倾斜倒是可以理解。</p>
七十多公里的山路,修成县道,宽度原则上不低于六点五米。</p>
按照这个标准,道路要拓宽,拓宽要炸山,炸山的成本更高。</p>
前几年的成本预算是每公里大概要一百五十万,七十公里长,加上税金,管理费,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费用,估计最少得两个小目标。</p>
原本就不宽裕的财政根本就无力出这笔钱。</p>
“一切会变得更好。”</p>
彭栋拍拍阿雅的手,像是对阿雅说的,又像是对二癞子说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