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一根微不足道的独木桥。”</p>
“这门课程呢,讲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可能触及到那段最黑暗,最无奈,最让人发抖,充满冷气的岁月,但那也是我们国家的年轻人深刻觉醒的时代,勇于进取敢于斗争的时代。”</p>
钱述渊教授说完把眼镜摘下来,从胸前口袋里找眼镜布,掏了半天才想起来忘记带了,他轻轻一笑,正要将眼镜凑合戴上,台下的一名男同学递上来一块镜布。</p>
“谢谢。”钱教授擦完归还后说道,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了六个字“红色文学脉络”,然后看向全班同学,说道:“上课。”</p>
全班同学起立:“老师好!”</p>
“同学们好,请坐。”</p>
“今天我们讲第一课,红色文学脉络——东北作家群与萧红。”</p>
宋盏和其他七十多名同学一样,在台下认真地听着,他平静的内心早已翻涌出巨大的波浪。</p>
下午学校组织参观校史馆,校史馆里记录了百年时间里,从京师大学堂开始的京大历史,分了很多模块,有关于大师和学术的,有关于建筑校文化的,有关于名誉校友和国际奖项的,当然,最多的是关于京大里发生的那些大事的。</p>
宋盏在里面找到了上午钱述渊教授讲述的那段九·一八事变后的京大历史,它在抗战岁月的第一个部分。</p>
玻璃柜里贴着收集到的京大学生被逮捕照片,以及参与其中的校友口述史。</p>
真实的照片和亲历者的口述,远比钱述渊教授的叙述更加直击人心,宋盏能够从那些照片和字里行间,看到一张张决绝而笃定的面孔,一颗颗如金子般跳动的心。</p>
宋盏从未如此真切地感受到历史与他距离如此之近,又如此紧密的相连,作为京大的学生,他身上多出了那一份责任与担当。</p>
小的时候,当老师们问起孩子们以后的愿望,大家都是想要考个好大学,然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p>
那么什么是好大学,又什么是对社会有用的人呢?</p>
宋盏前世活了三十年,已经被社会打磨得不想去寻找答案了。</p>
以前的他,是一个失败者,像大多数再普通不过的北漂一样,如果能够小富即安,已经算是毕生的追求了。</p>
但现在,他却觉得,自己应该做一些更有担当的事。</p>
七十七年前的京大学子,义无反顾地投身抗日活动,希望改变这个国家的命运,而今天的宋盏,又可以做些什么呢?</p>
宋盏走出校史馆时,看了一眼出口处京大历史时间墙,那时间箭头的最后,是指向了二十一世纪的未来。</p>
上午《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结尾,钱述渊教授说道:“作为老师,讲了这节课,我希望大家都能够学到一些东西,不光是学到,还要学懂。”</p>
“但如果学不到,学不懂,也没有关系,记住这堂课的前半部分也就够了。”</p>
“下课。”</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