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人看不起他们孤儿寡母的,可原主骨子里就是个倔性子,她的儿子绝不比旁人差。</p>
原主就强撑着这口气,愣是靠着两亩地和那菜园子,以及公婆留下的一些家底,将三个儿子都送进了私塾。</p>
当时她那举动,可是被全村笑话了好长一段时间。</p>
癞蛤蟆还想飞呢,简直痴人说梦。</p>
人一大家子供养一个都勒紧了裤腰带呢,这温婆子是真不知天高地厚啊,一次供仨~</p>
当然了,有奚落的自然也有暗中佩服原主胆识的。</p>
那些个嘴碎的就瞧好吧,这仨小子啊但凡能出头一个,他们都得统统闭嘴,到时候啊,人就改门换庭攀不上咯。</p>
对于村里的闲言碎语原主充耳不闻,一心都扑在三个儿子身上。</p>
起早贪黑,累死累活的原主都心甘情愿,为的就是争那口气。</p>
可读书这东西吧,还真不是谁都能读出来的,进了私塾才俩月三个儿子明显出现了差距,最聪慧的是老大,几乎过目不忘,颇得夫子看中。</p>
而另外俩小儿子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明明当初入学夫子小考的时候,那俩小子也算脑子灵光啊,这咋正儿八经读上了,那叫一个次次垫底啊。</p>
原主也愁啊,儿子读不好,她这苦心不是白费了嘛。</p>
那俩小子呢见娘亲伤心,母子三个便开诚布公地沟通了一番。</p>
真不是儿子不想好好读啊,是实在记不住啊,那文绉绉密密麻麻的字,俩小子是一看就头晕。</p>
得了,既然如此便作罢了。</p>
俩兄弟拍着胸脯向娘亲保证就算他们不是读书的料,也一定会好好孝顺娘亲,全力供养哥哥。</p>
在之后的日子里,兄弟俩也说话算话,除了照旧下地,一个包揽了后院的菜地,一个接手了前院劈柴挑水喂鸡的活儿,老大呢,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闲暇之余便会扛着锄头去地头,都懂事得很。</p>
孩子们渐渐长大,日子虽然清贫,可原主心里有奔头啊。</p>
她那老大啊,夫子夸赞得不行,这眼瞅着今年就要下场考童生咯。</p>
原主是愈发地卖力,除了日复一日地伺弄庄稼,就是上山设陷阱采菌子。</p>
没办法啊,一个读书人是真能将家底掏空啊。</p>
原主都不敢想,当年要是仨小子都出息……哎呦,要老命了。</p>
这么看来,俩小子不是读书的料也不一定是坏事儿。</p>
至少,孩子们平安,康健,那不比啥都强。</p>
一家子拧成一股绳,母慈子孝,原主都不禁感慨,她这辈子,值了。</p>
随着仨小子的长大,如今这满村看看,谁敢轻易欺负她温婆子,她可是有仨儿子!其中一个还是读书人,哼~</p>
可谁能想到呢,事情偏偏就出现了岔道。</p>
原主积劳成疾,病来如山倒,一丝凉风就把她吹倒了。</p>
按说这也不是啥了不得的大病,好好歇几天就差不多了。</p>
可偏生就是原主躺榻上的那几天,她眼珠子一般的老大就出了事儿。</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