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你这个安排很好,藤源与此事毫无关系。至于我估计东京最高检察厅他们会查一下,但也不可能太过份。至于村山成延毕竟是跟随田下、新带国一同去了美国的,现在就任命他新职务不太好,只要我还留在满铁,藤源还是副部长,他的职务,我没有什么可担心的。”</p>
“如此就好,事情也就到此为止了,内阁没人敢再往深了查,至从二二六以来,新任内阁军人成分比较大,他们其实才是这次购买石油勘探机器的全力推动者。如果一直查下去,陆军省的东条没责任还是海军省的山本大将没责任。最重要的是这笔钱我们没有动用满铁利润的一分一毫,甚至还余下了一些。只是这样一来,恐怕以后再也 没有人敢在满洲进行石油勘探了。我都怀疑这个赵守义极有可能是美国石油托拉斯设的一个圈套,就是为了彻底打消我们自己寻找石油的可能。”鸠山最终满脸落寞地说道,由于石油勘探项目彻底破产,满铁想要成为真正的东印度公司的梦想也就彻底破灭了!</p>
鸠山的声音充满了无尽的沮丧和失望。曾经,满铁寄望于通过这个项目获得巨大的政治与经济利益,并进一步扩大其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而他也可以趁着这个巨大的功绩,在海陆两省的支持下,成为日本内阁首相。然而,现实却如此残酷,让他的希望化为泡影了,现在能够安全退休就不错了。</p>
不仅如此,这次失败还可能带来更严重的后果。在政坛上,那些一直对满铁心存不满的人很可能会借此机会大做文章,以各种理由要求拆分满铁。这无疑将给满铁带来前所未有的危机,也使得鸠山等人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p>
“中国人有一句老话,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那批设备怎么办?”村山最后问了这个问题。</p>
“这已经不归我管了,等下一任总裁来了再说吧!”</p>
终于,村山和鸠山两人只交谈了短短一个小时之后,村山便迫不及待地搭乘着当天的亚细亚号特快列车赶赴新京。毕竟,时间紧迫,容不得半点耽搁!尽管在日本国内能够通过新闻管制来封锁消息,或许过上十天半月都未必会有事情败露,但实际上,高层之间的政治斗争早已悄然展开。毕竟,满铁总裁以及调查本部部长这样的职位实在是太诱人了,想要争夺这块“肥肉”的人数不胜数。</p>
村山无法保住自己的部长职务,就如同鸠山难以守住总裁之位一般。虽然,他们有理由相信对于责任的追查也就到此为止了。但他们若想保全自身,就必须把田下和新带国这两位直接责任人推出去当替罪羊。最好的情况当然是让田下以切腹谢罪的方式承担所有罪责;而新带国这位教授则属于专业人才,可以网开一面。只是从今往后,恐怕至少在未来十年内,整个日本内阁还有满洲地区都无人胆敢再提及石油勘探之事了。</p>
********</p>
有些消息,远在南京的复兴社特务处戴处长知道的比鸠山、村山这些当事人还早。</p>
“你们确定没有收到老杜的任何消息,要让瑞士那边格外注意,我现在怀疑这个老杜极有可能会携款私逃。”戴处长正准备给下属几个科长发布命令,这时一个机要员急急跑了进来,递给了他一封电报。</p>
看到电报,戴 处长挥了挥手,对着屋内的那些手下道:“此事到此为止,谁敢胡说出去,家法从事。”</p>
将众人赶出门外后,戴处长又看了一眼那个电报,电文很简短,是用复兴社在东北的电台发出来的:“款我只拿一半,一半已经打到你在瑞士的帐号,别在追我,否则我公布真相,你吃不了兜着走。”</p>
戴笠满脸怒容,气得浑身发抖,他猛地举起右手,用尽全身力气狠狠地砸向面前的桌子。随着“砰”的一声巨响,整个房间似乎都为之震颤。</p>
其实,对于杜遇春的出逃,戴笠早有心理准备。毕竟这次事件牵涉甚广、影响极大,如果杜遇春真的回到南京来 ,恐怕连“老头子”都会毫不犹豫地下令将其灭口。然而,让戴笠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家伙竟然如此无耻!明明卷走了整整两百万美元,却又分 了一半给他。这简直就是在故意给他制造麻烦!</p>
戴笠心中暗骂:“你拿着这两百万美元逃亡也就罢了,还把钱给了我 一半,难道以为我会贪图这区区一百万美元不成?”</p>
他满脸怒容,内心充满了愤恨与不满。他坚信自己绝不是那种贪图钱财之人,又怎么会被如此微不足道的利益所左右呢!此时此刻,戴笠的思绪越来越混乱,心中的愤怒如同燎原烈火般愈烧愈旺。</p>
他紧咬牙关,眼中闪烁着愤怒的火焰,简直恨不得立即将杜遇春置于死地。对于这笔钱,戴笠感到如坐针毡,因为尽管此事对中国大有裨益,但一旦败露,日本人必定不会善罢甘休。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销毁所有相关证据。</p>
当初,他们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复兴社 在美国和东北精心谋划了长达一年多的时间,期间留下的蛛丝马迹实在太多了。</p>
回想起当时杜遇春提出这个计划时,他还曾嗤之以鼻,认为那不过是痴人说梦。然而谁能料到,最终竟然真的被杜遇春成功实现了。想到这里,戴笠突然意识到,或许当年杜遇春提及的那些看似荒谬的计划,比如水变油、煤变油以及让 日本在占领区大量种植玉米制造汽油【1】等,也未尝不值得一试,说不定还能够再次骗过日本人呢……。</p>
【1】一个经历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人,对这种骗局应该是有印象的。</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