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的心跳声快了又慢,慢了又快。少年的眼里映出姑娘壮实的身材,羞红的脸,仍有一丝担忧的目光。他从袖子里掏出来一只湖笔。这是夫子奖励给他的,也是唯一一支他见过的最好的笔。递给姑娘,却没说话,目光坚定而清澈。姑娘接过笔,递给少年一块手帕。是自己亲手摘的棉花,自己亲手纺的线,自己亲手织的布,自己亲手绣的花。绣了一朵菊花,一个好字,正是秀才名字中的一个字。虽然不是绫罗绸缎,却是一针一线都是亲手做出来的。</p>
大姨对她的成亲过程并没有详细讲述,大约也是不很热闹吧。因为毕竟家里穷,只陪嫁了一只红木箱子。</p>
婚后婆婆让新媳妇做饭“俺们下地去了,你蒸点馍,烧点汤。”,他们都下地去干活。也没教到底怎样发面蒸馒头。因为大姨家里穷都吃杂面馍馍。她便也把黑黑的杂面掺入到白面里面,蒸成了馍。等公公婆婆从地里回来,看到两蒸笼的黑面馍馍,婆婆笑话到“你家不会蒸白面馍吗?地里的活儿不轻生,吃这个咋吃的饱?”公公很和气地说“别说她了,她不会,你教教她不就知道了。”说着拿起黑馍馍就吃上了。</p>
姨夫在县学的学堂里住着,学堂放假才能回家一趟。冬天到了,大姨亲手做了棉衣,包成大包袱,背着大包袱,一路寻人问路,冒着大雪跑到县里给姨夫送棉衣。</p>
少年见到头上顶着雪花,背着一个硕大包袱的媳妇,心里还是很暖的,张口说的话却是“你咋来了?”</p>
其实他想说的是“雪这么大,你咋不在家,还跑这么远来给我送棉衣。我担心你冻到,可是我见到你心里是喜欢的”</p>
“你咋找到这儿的?”木讷少年的第二句话。</p>
“我给你送棉衣,一路上搭车,逢人便问,就问到这里来了。”姑娘的眼里闪着亮亮的光。少年接过包袱</p>
“你赶紧回去,,别让爹娘担心!”听起来好像是指责,可是姑娘看到了少年眼中那一抹温柔和不舍。</p>
如果不是在学堂门口,如果不是怕同窗看到。少年想把姑娘搂进怀里,把姑娘的手握到手心给她搓搓,暖暖。</p>
又过了几年,少年长成了青年,从县学考到了府学,从童生考到了秀才。他们还是聚少离多。</p>
再后来府学即将结束之际,有从京城来的军器监的司空大人,拿着圣旨直接从府学选了人到京城军器监建造司任职督造兵器。而成绩优异的青年自然也被选中,一批青年人带着行李,高兴地告别家人和司空大人一起马车队进京了。</p>
他们都以为直接进了繁华的京城,其实只在京城中逛了一日就带他们到京城郊外的军器监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