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之间,朝廷上又一次震动。</p>
洪武二十一年,淮王朱允炆在云南屡立战功!</p>
被调回京中,出任大理寺少卿,一时风光无量。</p>
特别是在兵部尚书杨兵因病致仕后,太常寺卿吕本出任兵部尚书,加太保衔后,世家豪族的威望提升到了顶峰。</p>
在朱雄英不在京的两年里,朱允炆在世家豪族的帮助下从者如云,淮王党的势力得到了极大的扩充。</p>
在朝廷上说一不二,当然这也是朱元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结果,而且这种情况的前提是吴王没有回京。</p>
虽然现在兵部和礼部还有太常寺和大理寺都是淮王的势力范围。</p>
但是谁都知道工部和刑部都是吴王的心腹,户部也和吴王的关系颇佳,最重要的是,整个五军都督府都死心塌地的跟着吴王呢。</p>
只要吴王回京,淮王一党的声势瞬间就会溃散大半!</p>
南京城,吕府。</p>
大明建国以来,自从将宰相制废除后,一品的文职只有三公与三孤顶多再加个宗人府。</p>
如今吕本加了太保衔,算是文官中唯一的正一品,这可是陛下重视文官集团的表现,所以现在吕本在文官中的影响力已经逐渐压过了刘三吾,毕竟刘三吾在接管国子监之前,就是个中书舍人,也不过是正二品的官职。</p>
所以如今的吕府几乎每天都人来人往,但是今日却早早的闭门谢客。</p>
吕府后院,吕本端坐在首位,下首是礼部尚书钱用壬,新接任的太常寺卿陈眛,还有大理寺卿赵荣,以及其他的各部门的堂官。</p>
钱用壬有些忧心忡忡的问道:“吕大人,如今陛下已经下旨,召吴王回京,我们不想些办法阻拦吗?早知道如今京城大好的局面啊,如果能拖一拖,我们的胜算也能更大些!”</p>
吕本眼睛微抬,不置可否的问道:“曹国公,是吴王的长辈,如今病危,作为子侄,回来探望合情合理,如何阻拦?”</p>
大理寺卿赵荣,本是前元进士出身,自朱元璋起兵时就跟随左右,建国后在大理寺卿的位置上一坐就是二十年,眼看着就要致仕了,如果不能给自己找一个靠山的话,自己只怕要在这个位置上坐一辈子了。</p>
眼见着抱上了淮王的大腿,好日子刚过了两天,他是在场最坐不住的人:“吕大人,别看现在大理寺负责着京都治安,但那是刑部没有插手,刑部现在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推行大明律上,可是现在,推行律法的刑部官员已经逐渐回归,御史台的御史也都回归,特别是景清与暴昭二人,如今刑部与御史台的实力大增,一但吴王回归,恐怕刑部与御史台会稳稳压制大理寺啊。”</p>
吕本还是那副风轻云淡的模样,缓缓道:“赵大人不必惊慌,五寺六部同属御前,彼此之间分工井然有序,并没有什么谁压制谁,就算刑部与御史台声势再盛,大理寺也是最高的司法机关,且安心吧。”</p>
太常寺掌管祭祀礼乐,虽然位置重要,但是并无实权,所以此刻陈眛也是最轻松的。</p>
吕本看了他一眼,意味深长的道:“你看你们,慌慌张张的不成体统,学学陈大人,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这才是真英雄!”</p>
陈眛微微一笑,摆了摆手:“哎,吕大人言重了,下官人微言轻,自然不似其他几位大人那般忧虑,不过下官但倒是觉得,与其花时间诉苦,不如想想吴王回京后会有什么动作,我等应该如何应对啊。”</p>
吕本闻言,投去了赞许的目光,原本吕本执掌太常寺的时候,就觉得此人机敏异常,而且谦逊稳重是个可塑之才,所以在离任后才举荐此人,收为己用,希望日后可以为自己出谋划策,如今也确实证明了自己的眼光!</p>
钱用壬虽然冲动易怒,但是谁有真本事,他还是能看出来的,当即便追问道:“不知陈大人,有何高见?”</p>
陈眛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话受重视而沾沾自喜,反而异常冷静的分析道:“不管是刑部还是御史台,毕竟都是摆在明面上的,就算麻烦,也可以提前做好防范,现在最重要的是三个地方,第一,是西山吴王府,自从吴王府选址在西山后,便由吴王的亲军把持着,亲军统领傅让,油盐不进,任何势力都无法向里面安插暗探,谁也不知道西山现在是什么情况,所以我们要想尽办法,尽快摸清西山的情况!”</p>
吕本也是赞同的点了点头,随后应承道:“好,我会让吕氏暗卫想办法,潜入西山,你接着说。”</p>
陈眛继续道:“第二件事就是国子监,刘三吾那个老东西,缩在国子监那么久,我们全瞎全盲,一点消息都探查不到,就算不知道他们要做什么,我们也要提前做好防范的准备!”</p>
“第三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现在整个漠北,都是吴王的一言堂,光是组建的新军,人数就达到三十几万,如此恐怖的军事实力却不受兵部节制,也没有受五军都督府监管,这绝对不行,一旦吴王回朝,一定要上奏收回此权!如果能将新军指挥权回收兵部,那就最好了!”</p>
不得不说,这三条计策处处针对的都是朱雄英的软肋,在场的众人也都赞同不已。</p>
调朱雄英回京的圣旨刚出京城,就已经有一张看不见的大网悄然布开!</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