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看上了一个初中毕业,但会做衣服的姑娘,她是个裁缝,个子高,168厘米,身材好,屁股大,父母看来,这样的姑娘将来会手艺能挣钱,并且还能给家里生个大孙子。关键是姑娘家家境殷实,有钱,家里盖的房子相当气派。</p>
但咱们看上了人家女方,对方却没看上咱。</p>
在对方眼里,弟弟除了长得帅,其他方面没有优势,也就是没有钱,并且他本人也没啥手艺,不会啥,跟着他将来过不上好日子。</p>
这门婚事就这样告吹了。</p>
因为没被女方看上,父母和弟弟骂了对方挺长时间,说对方“嫌贫爱富。”</p>
在相亲时,男方和女方就像市场上菜贩和顾客,彼此挑剔地审视着对方。</p>
男方目光锐利,扫描着女方的容貌、身材和气质,女方则细心打量着男方的穿着、仪态和谈吐。每一个细节都被放大,就像在挑选新鲜的蔬菜水果一样,希望能找到最符合自己心意的那一个。</p>
这种场景下,人们的表情和动作都显得有些生硬和不自然,仿佛是在进行一场交易。他们光明正大地询问对方的情况,比较着各自的条件,试图找到那个最合适的“商品”。</p>
有时候,双方会因为某些方面不符合自己的要求而迅速放弃,继续寻找下一个目标;有时候,他们会因为一些共同的兴趣或优点而产生好感,开始进一步的了解。</p>
相亲的过程就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双方都在尽力展示自己的优势,同时也要警惕对方的缺点。</p>
在这个市场般的环境中,每个人都希望能够找到那个与自己相匹配的人,建立起一段美好的感情。然而,相亲也并非完全没有温情。当两个人真正找到彼此的共鸣时,那种瞬间的心动和眼神的交流,也许就是这个“市场”中最珍贵的时刻。</p>
后来,弟弟又陆续相亲了几次后,相中了其中一个姑娘,这个姑娘,长得不好看,个子不高,身材勉强说得过去,年龄比自己大3岁,不是老话常说“女大三抱金砖”嘛,家庭条件一般,和自己家差不多,没啥文化,小学毕业。</p>
相中对方的原因,主要是女方看中了弟弟的帅气,表示不在乎那些彩礼,彩礼给少点没关系,屋子盖得不像样也不要紧,弟弟不会啥技能也能接受。</p>
弟弟本来就是个头脑不是很清楚的人,也就是说,他头脑比较简单,加上周围其他同龄人陆续都结婚生孩子了,他也开始着急了。</p>
就这样,好不容易遇到一个能看上自己还不计较经济条件的姑娘,他没多想,就同意了,父母虽然没看上女方,但毕竟人家也没和自家计较经济方面的条件,也就勉强同意了。</p>
于是,在相亲刚过完两个月,双方就给他们草率地操办了婚礼。</p>
在农村,儿子的婚事是父母一辈子中的大事,儿子结婚成家后,娶上了媳妇,这一桩心事就能抛之脑后了,所以,父母并没有想清楚到底应该给儿子找一个什么样的儿媳妇,才能将日子过好,说到底,他们自己也没想明白怎么过日子。</p>
就这样,弟弟稀里糊涂结婚了,结婚后,很快,矛盾就接踵而至。</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