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阔的大明疆土上,四大国策如四根擎天巨柱,撑起了整个王朝的繁荣与稳定。而在这其中,对百姓影响最为深远的,无疑是粮食统购销政策。</p>
这政策一出台,普通百姓们纷纷拍手称快。那些以种植粮食为生的农户们,再也不用为沉重的田赋而发愁了。虽然要交公粮,但朝廷会给予他们相应的报酬,这可比以往直接交田赋划算多了。尽管每百文要交一文的所得税,但在他们看来,这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的田赋,而且总体来说,他们的生活确实比过去好了很多。</p>
朝廷的财政大臣夏元吉曾给朱棣算过一笔账,朝廷每年至少需要两千万两白银来供应百官和军队的开支,其中军粮的消耗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朱棣决定采取粮食统购统销的策略。他以极低的价格从百姓手中收购粮食,用以供应军队,然后通过国家垄断的方式出售民生用品,从而获取利润来支撑朝廷的运转。</p>
这项政策一实施,粮食的经销权就被牢牢掌握在了国家手中。百姓们只能将粮食卖给朝廷,然后由国有的粮食商店统一对外出售。这些国有粮店的售价都经过精心计算,保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水平,让普通民众都能接受。</p>
然而,这项政策对于那些江南的大地主们来说,却是一场毁灭性的打击。他们背后往往有着庞大的粮商网络,通过囤积居奇、炒作粮价来获取巨额利润。尤其是在青黄不接、旱灾洪水等时机,他们更是能大赚一笔。而更为关键的是,他们通过压榨佃户来获取极低的成本,然后高价售出,从而赚取高额利润。</p>
如今,私人不得收购粮食,只能卖给朝廷,而且朝廷收购粮食的价格还低于市场价格。这让他们失去了通过粮食发财的可能性,甚至卖了粮食还要被收个所得税。这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难以接受的。于是,一些地主的代言人纷纷站出来反对这项政策。</p>
在大朝会上,一个叫丁盛的御史义正言辞地上奏道:“皇上,您这是暴政!您打着恢复祖制的旗号靖难,如今却违反祖制,实行粮食统购统销,与民争利。自古士人免税,这是对读书人的优待。如今连读书人种点粮食卖也要交税,这无疑是千古荒缪之举!”</p>
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了众多江南地主代言人的附和。他们大多是地主出身,享受着建文时期的优待,如今却对朱棣的政策大为不满。</p>
然而,朱棣早有预料,他冷冷地说道:“朕之前就规定过,除了各部尚书在有关的工作朝会上可以就本职工作提意见外,其余非指定官员及以下,何时可以随意发言了?你一个御史的职责是监督官员有无违法,何时竟敢干涉朝政了!”</p>
御史梗着脖子辩解道:“言官风闻奏事乃是传统!”</p>
朱棣冷笑一声,问道:“还有谁反对?一并站出来!”</p>
各部尚书均保持沉默,他们大多是洪武后期和建文时期通过科举进入官场的。而勋贵们也没有说话,他们并不靠粮食发财,对这项政策并不关心。</p>
朱棣从龙椅上站了起来,沉声道:“朕向来不喜欢杀人,对于反对朕当皇帝的人,朕一向宽容,只是将他们送去与建文作伴。但今日之事,你们所作所为已然是谋反!朕就破一次例,也是唯一一次!”</p>
他转头对锦衣卫指挥使纪纲下令道:“将这些人全部抓起来,一个个查问清楚,有没有同伙!然后全部斩首!没收全部家产,直系家眷全部发配天竺!让他们去和建文一起治国去吧!”</p>
“是!”纪纲立即应道,随即指挥锦衣卫将这些反对者全部抓走。</p>
那些被抓的文官们大声呼喊:“朱棣,你这个暴君!你等着被推翻吧!你会遭报应的!天下的读书人都不会放过你的!”</p>
朱棣却不为所动,他对群臣说道:“未来朕会制定相应的法律,明确各位官员的职责和议事模式!大家各司其职,不要乱发言!”</p>
群臣闻言,皆是噤若寒蝉。</p>
朱棣又说道:“都察院的负责人也该换了,迁陈瑛为都察院左都御史。你要好好管理都察院,对锦衣卫报送的案子仔细审核,不放过任何一个不法官员与罪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