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危难之际,炀帝遂下令号召天下兵马赶赴雁门关勤王,时年十六岁的太原公子李世民闻讯后,一心报国的他随即便响应入伍。”</p>
“太宗赶赴雁门救驾时,时值隶属于屯卫将军云定兴麾下。当时是,云定兴及其麾下大军,不过数千人,远不是数十万突厥大军的对手。”</p>
“就在此时,唐太宗李世民第一次展现出了他过人的军事谋略。”</p>
“他对云定兴说:今突厥敢以大军围困天子,无非是以为朝廷仓促之间,发不出援兵前来救援。倘若我军以大军绵延数十里,期间多竖旌旗,夜间也能使征鼓相闻,则敌军必然以为我援军以至,必可不战而走。”</p>
“云定兴采纳其言,果然奏效。突厥斥候见到前来救援的隋军,误以为是大军主力,随即便回报给突厥始毕可汗,始毕可汗权衡再三后,最终下令撤军,雁门之围就这样不战而解。”</p>
秦明话音暂告一段落,随即天幕上,便开始显现出有关于隋末唐初李世民的事迹。</p>
隋开皇十八年,陇西郡,武功别馆里,一个婴儿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开始呱呱坠地。</p>
而这个婴儿,就是未来的唐太宗皇帝李世民。</p>
渐渐的,随着这个婴儿的慢慢长大,身边众人开始发现,这个孩子天资聪颖,不仅学习任何东西一学就会,还一学就精。</p>
直至四岁时,小小的李世民,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小神童了。</p>
此时,忽然有个会看相的书生,来到李渊家里,对其说道:“公,贵人也,其子也是贵子。”</p>
随即书生在李渊的带领下,遍观李渊诸子,直至看到幼年李世民时,其忽然来了一句,“此子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过二十,必能济世安民。”</p>
李渊听罢,遂给次子取名世民。</p>
寓意将来能够济世安民。</p>
很快,小李世民在父亲的庇佑下,茁壮长大。</p>
直至十五岁时,他已经是一个身长八尺,衣着精悍干练,而又不失华贵的英俊少年了。</p>
李渊府中,一处马场内,少年李世民正在场内练习着武艺与骑射。</p>
少年先是演练了一番枪法,随即翻身跃上一匹骏马,手持宝雕弓,张弓搭箭,一箭射出,正中靶心,好不威风!</p>
这正是少年十五岁时的李世民。</p>
修文习武,世家子弟出身,好一副上层贵族的派头。</p>
可惜这样美好的画面并没有维持多久,一年之后,在家的李世民忽然听到了皇帝被困雁门的消息。</p>
于是不顾家人劝阻的他,毅然决然踏上了从军报国的道路。</p>
此后,便是雁门关救驾的名场面。</p>
初出茅庐的李世民,仅仅使用计策,便轻松吓退了突厥始毕可汗的数十万大军。</p>
诚然,这其中突厥退兵的原因,更多的是始毕可汗收到后院起火的,不愿久留的缘故,然而李世民出色的计谋,则是促成达成这一目的的重要因素。</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