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建国那会,为了解决城市中的就业问题,从50年代中开始就组织将城市中的年轻人移居到农村,尤其是边远的农村地区建立农场,有些办法不在新,有用就行,我相信应该有人看到了这两届毕业生的问题了,我们何不给他们一点提示。”</p>
萧牧也说道,“我要写一篇文章,你帮我贴到各个高中的公告栏……”</p>
“可以,就是不知道有多少学生愿意去农村洒热血。”叶燕绥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人家农村未必愿意要这些少爷兵,到了就得分人家的口粮。”</p>
萧牧也笑了笑,“你不是不喜欢你出生的那个村子吗?那个村子一直意见很深。”</p>
“我是不喜欢,可他们很大一部分人都不是坏人,而且就是因为知道他们是什么人,我觉得他们不会欢迎这些人。”</p>
叶燕绥觉得这些人就算是到了农村和跟当地人相处不好,还会激发更多的矛盾。</p>
萧牧也沉默一会,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麻烦矛盾,“可这是现在唯一比较可行的法子,到哪里都会有矛盾,除非……可是现在的社会状态,不可能允许这种除非存在。”</p>
“……”</p>
公告栏里一篇没有署名的文章,很快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不得不说大家现在真的很激进,还很有激情,很快就对下乡再教育展开的激烈的讨论。</p>
不得不说有些人真的是太理想主义了,他们竟然真的自发组织起来,说要去东北开荒,更没有跟家里商量,最终事情闹得很大,可家长又有几个能扭得过孩子的。</p>
叶燕绥看着十几个高中生上了火车,她突然间有些迷茫。</p>
她不喜欢这些人因为盲目的崇拜被人利用,成为一些人铲除异己的刀,可看着他们又踏入一个完全未知的未来又觉得于心不忍。</p>
因为有了先例,很快就又有学生自愿下乡,相关领导也都是热烈支持。</p>
萧牧也很快就发现她的异样,“这是他们个人的选择,你觉得他们是受人蛊惑,可他们又不是三五岁的小孩子,他们读过书,有最基本的是非关,从一开始真的是别人在利用他们吗?他们最开始或许只是不想读书,到后来收不住了,有些人的恶被无限放大,没有人是真的无辜,他们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p>
萧牧也一直不觉得他们无辜。</p>
“我没觉得他们无辜,因为他们多少人家破人亡,可那些罪魁祸首呢?”叶燕绥觉得这些人应该意识到问题的严重,该适当地停止了。</p>
“《春秋》里有一篇文章叫《郑伯克段于鄢》,郑伯用的就是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狂,多行不义必自毙,明白吗?”</p>
萧牧也看着他,“有些东西不能光看表面的。”</p>
叶燕绥心想,真的是这样吗?</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