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老二很开心,带着几个人下了一次馆子作为庆祝,赶着牛车美滋滋地回去了。</p>
刚一进村,就有很多人来问考的怎么样,因为这次赶考涉及到好几家人,而且即使那些没去考的,可能也有孩子还在读,对教学质量的关心是一样的。</p>
郑老二这会儿又故作矜持,装作若无其事的:“嗯,通过了,等着去参加府试。”</p>
“通过了?”</p>
“谁通过了?”</p>
“一共通过了几个?”</p>
“我们家的过了没有?”</p>
大伙儿叽叽喳喳的问题停不下来。</p>
“嗯哼。”这时夫子清了清嗓子:“通过考试的都下去吧!去给你们家里报个信儿。”</p>
一时间小朋友们哗啦啦都下去了,只有墨染和两个发没有动。</p>
村民一时惊呆了:“这次考试通过了五个?”</p>
郑老二慢悠悠的开口:“不是,是八个,这次都考过了,等四月份再去府试。”</p>
这下村民们都不淡定了,这都多少年了,村里没有什么正儿八经的读书人,没想到去年有两个考过了童生试,现在这次的县试又过了这么多,怎能不让人惊讶?</p>
在其实在村民们震惊的同时,县太爷也在琢磨这个事,知道郑老二他们办了学堂,也知道他们今天带人来考,所以出成绩后他特意让人查了一下,没想到竟然都通过了。</p>
还挺厉害的,毕竟到现在也没有学堂有本事让参考的学生们都能通过,虽然通过县试相对简单,但百分百的通过率确实也挺高。</p>
并嘱咐手下记着这几个人的名字,看看府试能过几个。</p>
再说说两个发和墨染。</p>
当初本来是打算让墨染以后给郑文青当个书童来着,没想到墨染自己读书也很用功,后来为了让他能参加考试,张氏把邓家的卖身契还给他们了,并把两个发也记在了他们的户籍上。</p>
李慧和邓大对此非常感激,说是感念郑家大恩,虽然卖身契已还,但依然以郑家下人自居,说是要一辈子在郑家,报答大恩。</p>
至于两个发,落户时夫子给起了新名字,一个叫邓清河,一个叫邓清卓,随了他们清远的清字辈了。</p>
夫子还开玩笑说以后福利院的孩子们只要去参加考试,就给他们一个“清”字,看看以后能有多少个清。</p>
郑家人听说墨染三人县试都过了,也很开心,王老太太还特意吩咐邓大杀了几只兔子几只鸡,给孩子们加餐。</p>
郑老二晚上也找夫子们一起吃饭,特意让做了火锅,还美滋滋地喝了点小酒。</p>
这是得美呀,谁家学堂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培养出这么多能过县试的孩子?看来多考试多刷题还是很有用的, 现代的题海战术果然是最简单粗暴又行之有效的方式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