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拔丝红薯(1 / 2)

每日一次的天幕准时开启。</p>

刘彻若非顾忌形象,非得呸一口,五柳鱼一点不好吃。</p>

杜甫果然是个穷酸。</p>

司马相如仿写的诗,着实一般,与李白杜甫不能比。</p>

糊糊:“今天介绍一道菜,拔丝红薯。”</p>

天幕播放制作视频。</p>

糊糊:“红薯削皮,切成滚刀块备用。</p>

锅中倒入油,油温六成下红薯开始炸,炸至金黄色即可,捞出备用。</p>

锅中留少许底油,放入白糖小火慢熬,将糖熬到琥珀色即可。</p>

将炸好的红薯倒入熬好的糖里,翻炒均匀,出锅装盘。</p>

把锅里剩余的糖稀,小火加热后,用筷子拉丝。</p>

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拔丝红薯,就做成了。”</p>

痴人说梦:抱歉本手残党容易做成红薯甜汤。</p>

火树银花:谢谢,眼睛学会了,马上点外卖。</p>

天幕之下的庶民,那么多油那么多糖,不是肉。</p>

就为一块红薯,不值当。</p>

而清朝以前的人,连红薯是何物,都未必认识。</p>

糊糊:“说起来,红薯在种花家种植历史,有几百年。</p>

那它如何远渡重洋,在种花家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呢?</p>

时间往前拨一拨,万历六年,着名的明摄宗,以闽地为试点,清丈田亩,登记户籍,推行一条鞭法。</p>

结果却让他惊诧莫名。</p>

洪武二十六年全国人口普查时,福建有八十一万余户,三百九十万余口。</p>

近二百年之后,这个省份的在册臣民,剩余五十一万户,一百七十三万余口。</p>

短短几代人时间,户口锐减了接近六成。</p>

令人惊讶的是,又二百余年后,清道光十四年。</p>

闽地依旧灾荒不断濒临破产,但在册人口却达到空前的一千五百余万,增长九倍以上。</p>

与此同时,全国性户口也激增七倍左右,近三亿人口。</p>

其中有国家长期内部安定,导致的人口滋生。</p>

也和一根藤蔓脱不了干系!”</p>

朱元璋不悦道:“子孙怎么干的?”</p>

清朝没有内乱,难道大明就有吗?</p>

“那个不上朝的不孝子孙万历,庙号摄宗?”</p>

听起来奇奇怪怪的!</p>

乾隆:“促狭得很!”</p>

万历六年,推行一条鞭法的明摄宗,是张居正。</p>

糊糊:“众所周知,种花家历史上有两次大规模引进外来作物时期。</p>

通常称之‘张骞优选’和‘郑和严选’。</p>

不一定是他俩带回来的,但大致在同一时期传入,所以归结到他们头上。</p>

在此,郑重感谢两位开拓者,为种花家美食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p>

张骞从西域将葡萄、蚕豆、大蒜、核桃、石榴、西瓜、黄瓜等农作物,引入中原。</p>

如果说动物的话,就是汗血宝马、鸵鸟、骆驼。</p>

现在看到的蔬菜,如果是‘胡’字辈,大约就是张骞从西域引进的。</p>

郑和下西洋的时候,许多作物都已经通过陆路传入中原。</p>

所以在开拓物种方面,没那么日常。</p>

他带回了榴莲和数之不尽的香料,比如胡椒、龙涎香、沉香……</p>

明朝官员走路带十三香味,就是因为郑和七下西洋,运回大量香料。</p>

导致国内原本高企的香料市场,一朝跳水。</p>

朝廷开始用香料折算俸禄给官员发工资。</p>

最新小说: 嫡女夺珠 失忆五年,我和死对头奉子成婚了? 分手后,被渣男小叔明撩暗宠 病秧子先别死,神医娘子来冲喜了! 喝醉后,女神让我忘了她 都市觉醒:我能不断进化异能 宠妾灭妻?主母二嫁高冷王爷 钱局 相亲当天,我被豪门大佬闪婚了 诱哄:心机前夫他蓄谋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