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要加糖:牛羊是本金,奶制品是利息。谁会竭泽而渔呀。</p>
糊糊:“一旦开战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赶着牛羊去参战,中原方面的花样也不多。</p>
从夏商周到唐朝,朝代更迭多少次,但军粮几乎没有变化,以小米为主,此外大米和麦子也都是比较常见的军粮。小米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优势——易保存。</p>
唐文献说小米可保存九年,而大米只能保存五年。</p>
到用餐时架起小陶锅煮小米粥,有时候伙夫会往粥里加入各种野菜、野果、豆类或者一些打猎得来的肉食。</p>
军队提供的军粮大多只有主食,缺乏各类副食品和调料,所以每个人的饭量都非常大。因为他们必须吃的足够多,才能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能量。”</p>
迷雾麋鹿迷了路:天天喝小米粥,眼睛都得喝绿了吧!</p>
糊糊:“到唐宋明时期,干粮进一步推广。</p>
所谓的干粮,实际上就是馒头和大饼,馒头和大饼很晚才成为军粮,因为面粉的加工比较困难,而且古时候的人们也不会发酵技术,所以那时候人们做成的干粮全都是死面。</p>
唐朝之后,小麦取代小米成为军粮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受到游牧民族的影响,唐代骑兵将小麦磨成面粉,做成大饼、烧饼当作军粮。这种军粮方便携带,不易变质,而且热量大,容易有饱腹感,不容易饥饿。</p>
唐代军士出征会带上盐布和醋布作为调味品。顾名思义,醋布、盐布就是用醋和盐浸泡过布,准备开饭时,剪下一块和军粮一起煮,能让饭食更加有滋有味。</p>
宋军出征主要携带糜饼,杂饼,皱饭,硬块盐和酱行军。明朝军队除了烧饼等面食,还有种做法把大米做成干米饭,吃的时候,用热水泡饭食用,也就是水泡饭。</p>
当然,特殊时期也有特殊的军粮,比如个别战乱时期的“两脚羊”——实际上就是吃人肉。</p>
那时候已经不能讨论人性了!”</p>
孟婆来碗豆浆:看到最后,心脏被猛地重锤。</p>
糊糊:“到明朝时,军粮家族终于迎来新成员——光饼。本质还是一种烧饼,但在不少地方做了创新。</p>
来源网络</p>
抗倭名将戚继光率军入闽追歼倭寇,连日阴雨,军中不能开伙。戚继光便下令烤制一种最简单的芝麻咸饼。</p>
面团和好切块,加入各种馅料,搓圆压扁中间戳一个小洞,然后刷水贴在炭炉烧烤。烤制好后用麻绳串起挂在将士身上充当干粮。</p>
光饼便于携带、便于就食、便于保存,成了物美价廉的三便干粮。连闽地书生进京赶考,也往往身带光饼作为旅途充饥之物。</p>
从光字而解,既指饼形、色泽的特征,也含有纪念戚将军的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