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王崔世名再一次感受到了来自诸葛家的压力。</p>
身为一代君王,对如此重要之事竟没有最终决策权,是一件十分悲哀之事。</p>
很快,魏通便收到了荆王的密件,谈到荆王主战之事未获得诸葛聪的同意。</p>
崔世名暗示魏通要通过各种办法找出诸葛方的过错,向他密报,待机时成熟,他便找理由罢免诸葛方职务,由魏通接任。</p>
任何的决策都是从决策者的利益出发的,诸葛聪做出退守决定是从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出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稳定朝局。</p>
崔世名提出主动出击的决定,是为了取得胜利后,扩大崔家在军中的影响力,打破诸葛家在军中一家独大的局面,现在这种政局体制是不利于崔家掌权的。</p>
“魏大人,我是老孟!”</p>
夜间,魏通刚刚躺下休息,帐外便传来孟三勇的声音。</p>
魏通还没有回话,孟三勇托着庞大的身躯便闯了进来,手中拿着一封信件,边递给魏通,边道:“大人,诸葛老儿竟派人给南雍送信。咱也认不全这些字,你看看有用吗。”。</p>
魏通心中大喜,这几天正发愁如何寻找证据扳倒诸葛方呢,他接过信件,小心翼翼地在火上将蜜蜡融化,慢慢打开。</p>
看完信的内容,魏通哈哈大笑,原来信中内容是:诸葛方与莫大海约定明晚在营外五十里处见面。</p>
具体密谈内容虽然只字未提,但与敌军将领私下见面一事,便足以证明诸葛方谋逆之心。</p>
但是还有个问题,这封密信是由书吏代写,诸葛方如果不承认的话,恐怕也难以给诸葛方治罪,而且诸葛聪肯定会从中斡旋。</p>
为进一步抓住证据,他决定明晚亲自带人抓住现行。</p>
二人初次密谈私人之事,肯定不想太多人知道,诸葛方必定不会带太多的人,如果能顺便抓住莫大海,那将是更大的功劳一件。</p>
他看了看孟三勇,将此人正傻乎乎地看着他,看来他真不知道此事。</p>
魏通暗道:孟三勇跟随诸葛方多年,如果明晚贸然对诸葛方动手,他必会有所犹豫。如果提前告知他此事,他可能会说漏嘴。</p>
想到此,他决定明晚不带孟三勇行动。</p>
魏通重新将信件密封好,交给孟三勇道:“老孟啊,信中主要内容是让莫大海尽快撤兵,没有什么有用的内容。”</p>
孟三勇听完唉声叹了一口气,退出帐外,将信又交给了他收卖的送件人。</p>
次日子夜,果然有一队千人骑兵从荆州大营轻装出行。</p>
魏通带人在外秘密等候多时,他不确定诸葛方是否在内,便只派了十余人对这队骑兵跟踪尾随。</p>
在原地继续等了半个时辰后,他确信无兵马再次出营,又点了六千轻骑兵,亲自前去捉拿诸葛方。</p>
魏通一路急行,沿着他的人留下的痕迹,不到一个时辰便赶到了目的地,正是信中所说的地点。</p>
此处是一片密林,正值寒冬,此处虽不如北雍之地寒冷,但在夜间,仍寒风凛冽,冻得士兵一阵颤栗。</p>
一座帐篷孤零零地矗立林中,帐内灯火幽暗,帐外守卫森严。</p>
不到一刻钟,又来了一队人马,约千人,从着装来看,是南雍兵无疑。</p>
一名身披银甲的将领左右看了看,被一名荆州兵引入帐内。</p>
野外孤林,两方不同阵营的人单独会面,肯定有问题。</p>
只是魏通不确定帐内之人是否是莫大海和诸葛方,他不敢贸然行动,以免让诸葛方落下话柄。</p>
他悄悄下马,弓着身向帐篷方向奔去,几名亲兵在后尾随保护</p>
在距离帐篷不到百米处的一个低洼处,几人停了下来,趴在地上,继续观察。</p>
夜深人静,魏通竖起耳朵仔细听着帐内的声音,除了北风呼呼之声,什么声音也听不到,此时,他恨极了这隆冬北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