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兔儿你真神了!”赵氏朗声道,“大江说咱们今儿早晨卖了四百一十六文钱!”</p>
比昨晚的还多。</p>
姜荼心里也是一阵喜悦。</p>
“下晌我们早些去,卖上两个时辰,兴许今儿个能凑够一贯钱。”宋大江豪迈地说。</p>
赵氏不禁感慨:“我那时候攒了好几年才攒了二两银子,如今卖这卤菜,一日就能挣一两。”</p>
宋大江提醒她:“买卤料的钱还没除去,而且这次是咱们运气好,猎到了野猪,以后还要除开买肉的本钱,真要算起来的话,咱们盈利的部分也不多。”</p>
野猪卖给镇上食肆的话,一斤是十文钱。</p>
一百五十斤的野猪肉,不分部位,直接是一千五百文钱。</p>
可像如今这般卤了拆开来卖,最少也能卖到三两银子——之所以不确定,是因为目前他们只卖了五花、猪蹄和排骨三种,剩下的肉也不知能卖啥价格。</p>
但猪蹄是卖完了的,排骨也只剩九根了,五花肉还有十七斤。</p>
剩下的,抛开二十多斤的猪板油,就是七十斤左右的大骨加肉。</p>
姜荼也规划好了,板油留着自家熬油吃,大骨头留着自家炖高汤。</p>
余下的肉无论肥瘦,统一按十六文钱一斤卖,比市面上的新鲜肉高出四文钱。</p>
——随着灾情加剧,粮食和肉价会越来越高,她的策略是不管市场价格如何变,自家卤菜的价格一律比鲜肉高出四五文钱。</p>
不是姜荼要做善事,而是根据前世的经历,越是灾荒年,舍得花钱买卤肉的人就越少,那时候连吃饱都是问题,谁还顾得上享受?</p>
除非哪天有能力弄个铺面,那价格就能顺势涨一涨。</p>
不过,想要稳定做买卖,这一两年是不行的,必须要等到灾荒过后……</p>
“娘!娘!”</p>
姜荼听这声音怎么有点像自家大娃的?</p>
她循声望去,大娃光着上身,怀里揣着个布囊,兴奋地疾冲向家,让姜荼吃了一惊。</p>
离院门最近的宋大江先问出声了:“大娃,你衣裳包的啥?”</p>
在大娃身后,是抬着小木桶的二娃和三娃,两人步调不一致,一个在前面跑,一个只能在后面追,小木桶晃得像是随时要翻。</p>
性急的二娃没等大娃炫耀,就先扯起嗓子泄密:“娘!大哥抓到了一条大鱼!他还不准我们碰!不肯放桶里!非要脱了衣裳自己抱回来!”</p>
大娃这时也把衣服打开,放在地上,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鱼跳了出来。</p>
宋大江先是吃惊,随后哈哈大笑,拍了拍大娃的肩膀,“好小子,你竟然能抓到这么大一条鱼,比你爹当年还强啊!”</p>
赵氏也爽朗地笑,“还是大娃孝顺,知道你娘怀着身子要补充营养,一直嚷嚷要去河里逮鱼给你娘,嚷了大半个月,总算是让你逮住一条了。”</p>
大娃正期盼地看着他娘,显然是想得到姜荼的夸奖。</p>
姜荼却已经转身进屋,大娃的目光有些错愕,有些失落。</p>
正垂头丧气呢,姜荼拿了一条布巾出来了。</p>
这布巾是她从功德殿兑换的,在杂货那栏,介绍写着是“浴巾”,很大的一块布,手感很柔软,比绸缎摸着都舒服。</p>
姜荼没想太多,只是见儿子头发和身子都湿了,就拿出来裹住大娃,并且还替他搓着湿发。</p>
嘴里念叨道:“不是让你们不要去水深的地方吗?你怎么不听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