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约好一个时辰后,回到当铺汇合,便分开各自收拾了。</p>
等到身边只剩自家人,赵氏立马拉住姜荼的手,颤声问道:“小兔儿,我,我刚从茅厕出来时,听见你们在说什么……六千两?”</p>
最后那三个字,赵氏把声音压到了最低,几乎是从牙缝挤出来的。</p>
宋大江之前被媳妇儿拉着去了茅厕,此时乍然听见这个数字,他猛不丁吓了一大跳。</p>
“咋可能!能给咱……五百两,都是顶天了……”</p>
他的声音,随着弟妹的笑容而渐渐弱下去。</p>
眼睛越瞪越大。</p>
不,不会吧?</p>
姜荼的心情也是愉快到了极点,只碍于在外面,她才一直努力地克制着。</p>
“二哥二嫂,我们走!难得进趟城,我们多买些东西回家!”</p>
本以为只能用娘给的十两银子,买两本书,外加一些纸笔。</p>
可现在,她有钱了!</p>
她是个小富翁!</p>
所以,她要大肆采购一番!</p>
功德殿里没有衣物布料,第一站便是去布庄,挑了好多花色好看的料子,拿回去做衣裳,做被面都是极好的。</p>
姜荼一口气买了二十匹布!</p>
这可把宋大江和赵氏吓坏了。</p>
“弟妹,用不了那么多吧?”</p>
“是啊小兔儿,这都够咱家穿个好几年了……”</p>
姜荼却是惦记着即将到来的灾年,等世道一乱,再想买布哪还有那么方便?</p>
到时候路上流匪、灾民众多,能不外出就不要外出。</p>
就算哪天真要逃荒,有功德殿在,她也能把家当全带上。</p>
结账时,一共要十八两银子,看得宋老二和赵氏很肉痛。</p>
姜荼取出之前在当铺,特意让陈掌柜给的银锭子,数了两个付账。</p>
掌柜笑眯眯地找了二两碎银,又递上一个布包,“承蒙惠顾,这是小店的一点心意,客官不嫌弃就收下吧。”</p>
姜荼看了一眼,布包里面是些边角料,颇为愉快地接受了。</p>
有了这些碎料,正好可以给家里的孩儿们做双布鞋子,他们现在都是穿的草鞋,虽说脚皮都磨糙了,但脚底板全是被石子儿割出的小口子,一碰水就疼得很。</p>
没有条件时,姜荼只能眼睁睁瞧着。</p>
如今总算可以为孩儿们纳一双布鞋了……</p>
因为伙计给的这堆碎料,赵氏花钱的痛苦减少了一些,脸上也有了笑模样。</p>
宋大江在后面抱着捆起来的布,赵氏搀着姜荼,边走边夸布庄掌柜大方,这么好的边角料说送就送了。</p>
随后又去了书肆。</p>
姜荼挑了启蒙用的《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外加一本《云苍堪舆志》。</p>
《云苍堪舆志》其实是买给姜荼自己看的,这样的书很少见。</p>
据书肆掌柜所说,这《云苍堪舆志》是讲述云苍国许多地方风土人情的,是一位喜好游历的富家公子,在中年时期结合自己毕生所见所闻,精心创作编撰而成。</p>
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很快就风靡全国各地。</p>
姜荼之所以要买,是因为她担心还是逃不过逃荒的命运。</p>
那么,到时候对云苍国各地风土人情有些了解,总好过再像前世那样两眼一抹黑,连逃去哪里都不知道,只知一味地跟着逃荒大军,漫无目的地往南走……</p>
挑好了书本,姜荼又买了九支毛笔,大部分都是细笔杆,给孩儿们学字用的,唯有两支笔杆较粗的,买给她自己。</p>
宣纸太贵,最普通的宣纸,一刀就要二两银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