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业面色阴沉,眼神凝重的像里屋看了一眼,如果这些事情真的都属实的话,那杀了他们一点都没错,可是杀了他们,背上人命岂不是又和记忆中的轨迹上一样了啊?</p>
那要怎么办?</p>
忍下被戴绿帽子这件事?那不可能,堂堂的男子汉岂能做缩头绿毛龟,这可不是大哥的性格。</p>
既然有些事情既然避免不了,那就要早做准备,李鸿业脑海中闪现出无数后人分析的策略,尤其是那些名人的评价和策略,都是可以借鉴的。</p>
首先要保证无论如何不能成为流寇,要有自己的地盘,只有有了稳固的后方才是争霸天下的基础,不然只能是无根的浮萍,经不起风水雨打。</p>
其次才是慢慢的图谋发展,大明太祖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策略也很好的,也适合现在的自己。</p>
大明朝廷所剩寿命无多,一切都要抓紧,时不我待啊!</p>
李鸿业心里还在盘算着,根本没有注意听到大家的谈话,猛地肩膀被人拍了一下,李鸿业惊醒过来:“啊!对不住走神了,大家干嘛这么看着我?”</p>
“我们都想听听你的主意,我们以后做些什么营生?”李鸿基向弟弟解释道。</p>
思索片刻后李鸿业开口说道:“前些日子跟着李夫子读书时,倒是和先生讨论过,我先和大家说一下,大家听听。”</p>
众人点头称是。</p>
了解了未来动向的李鸿业,此时变了,变得不再是那个脑袋里只有读书要靠哥哥保护的傻小子了,而是变成决心要帮助哥哥成就一番大业,为哥哥出谋划策的历史走向小能手了,这个时代读书人就是见多识广的象征,用夫子的名头讲出来更具有说服力,大家也更好接受。</p>
于是李鸿业开始给他们分析:</p>
“夫子说,首先是种田这条路是行不通的,现在新皇帝登基,不仅没有宽待老百姓反而赋税又增加了不少,而且这两年连年干旱,地里种不出多少庄稼,每年的收成交赋税都不够,而咱们几家加在一起也就那么几亩田地,真要种田肯定饿死;</p>
其次是去县城或者大户人家做工,这个勉强可以做到糊口。</p>
第三就是做行脚商人,夫子说现在陕西灾荒,到处都缺少粮、盐等物,如果能从外省采购回来倒是一门可以赚钱的买卖。”</p>
“盐铁可都是朝廷专营的,要是没有盐引等物,那就是走私被官府抓住可是要坐监甚至杀头的,夫子倒是大胆”李鸿基感叹道。</p>
“我倒是觉得夫子说的有些道理,现在这世道哪有好人走的道啊,不做这个咱们能做啥,老老实实的最后只能干等着饿死。”李鸿业紧盯着大家说道。</p>
“那就干,咱村现在有多少家都已经揭不开锅了,村西头李老实家,去年卖了地得了那么点粮食,现在不是又没有了啊,前几天又把他家大妞抵给艾老爷家做小妾了,照这样下去早晚得饿死”李过应和道。</p>
众人皆是一阵沉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