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靖节祠。”朱媺娖冷着脸下命令道,车队掉头去了她回京以后专门为昔日甲申之时殉难诸臣所设的祠堂。</p>
祠堂中为首的,呃,是一个武力值爆棚的太监,方正化,他武力值高到很多人都以为这位是《笑傲江湖》中写《葵花宝典》的那位大太监的原型。</p>
“……及城陷,击杀数十人,贼问:“若为谁?”厉声曰:“我总监方公也!”贼攒刀斫杀之,其从奄皆死。”</p>
南渡时,建旌忠祠祀诸死难者,以王承恩为正祀,内臣正化等附祀。这里倒是以方正化为正祀,因为朱媺娖把王承恩送进太庙陪她爹了,一起的还有卢象升、孙传庭。</p>
至于黄得功,那是自己的中兴之臣,朱媺娖表示这是要陪自己的。</p>
给方正化、巩永固、范景文等一系列人上完香以后,她就心事重重地回宫去了。</p>
第二日,袁太妃再一次发现朱媺娖失踪了。“皇帝又去哪里了?”她又无奈地问道。</p>
“陛下去永平长公主府陪太女去了。”齐含芳细声细气地说。</p>
“也好,也好。”</p>
高夫人那里,朱媺娖在门外眉目温柔至极地看向正在被沈宪英和商景兰启蒙的朱媺娖,眼神里的慈爱几乎要溢出来。</p>
沈宪英和商景兰都是明末才女,她们的来历也很值得说道。</p>
在数年之前就有李贽(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而自居,对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重农抑商、假道学、社会腐败、贪官污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的徒子徒孙上书表示应当给予女子考科举的权力。</p>
对此朱媺娖还颇为惊讶,她以为自己要花费数年精力才让群臣同意,甚至她还没有运作就有人速度比她还快。</p>
出乎她意料之外的是,这件事在朝野上没有掀起多么大的风浪,不由让朱媺娖感叹明末果然是思想蓬勃发展的时候。当然,也有真正的卫道士,但这种卫道士是不会做朱媺娖的官,如果做了就是假卫道士。</p>
民间还不少打着“牝鸡司晨”起兵的“真卫道士”们。</p>
朱媺娖对女子科举也做出了要求,首先女子考试和男子考试流程一样,必须提前向考核部门说明,让考核部门专门准备婆子为考生搜身。除此之外试卷之上也不许出现性别等明示,并男女都要糊名抄卷,不得有不规矩之处。</p>
朱媺娖不打算对女子科举有什么优待,可同时也不允许别人对女子科举有所歧视。但说到底女子科举现在还是标新立异的产物,虽然圣旨是发了下去,但应和的女子寥寥无几,大多在于江南这文风鼎盛之地。可这已经是非常大的进步,朱媺娖已经很满意。</p>
万里挑一还是有那一个一的,虽然大部分女子没有正经学过应试的八股,但朱媺娖在江南搞过科举改革,把理工如算数之类加了进去,也确实出了几位过五关斩六将杀到朱媺娖面前的人物,其中就有正在给朱和璧启蒙的沈宪英。</p>
朱媺娖和沈宪英聊了一阵,觉得她的学识和文采都很不错,不愧是明末才女之一,索性就授予了她东宫左庶子的官职,负责给太女启蒙。</p>
这让朝廷众人看到了一个全新的赛道,东宫是女孩,在东宫为官自然女子方便过男子。</p>
同时朱媺娖还通过科举发现来参考的女子都有一个很显着的特点,都是寡妇,还有不少是殉节官员的遗孀。</p>
这个事实让朱媺娖若有所觉,现在已经官居四品的刘淑也是一位寡妇,她还给刘淑的生父生母追赠官职。如果自己想要打造女官体系的,或许可以从那些殉节官员的遗孀身上上下功夫。</p>
于是朱媺娖给各地传谕,秉承着自愿原则,考校朝廷所追赠过的殉节官员遗孀文学诗书,合格并愿意赴京者免费赴京陛见,家属愿意入京一起入京。</p>
同时她还下令让各地修检道路,一堆寡妇千里出行必须注意安全,就是有些有家属陪同也要小心,不然好事也可能变坏事。新中国建国第一件事就是剿匪,更别说还处于小冰河期、明末农民大起义刚刚过去的明朝。</p>
所以商景兰就是这样来到朱媺娖面前,她是兵部尚书商周祚长女,抗清名臣祁彪佳之妻,明末清初女诗人,德才兼备,能书善画。她和丈夫祁彪佳关系极好,丈夫不纳二色、旁无别侍,狠狠打脸了那些明明口里和妻子感情极好却依然纳妾的伪君子。</p>
只可惜天命不佑,弘光元年杭州陷落,清军礼聘祁彪佳出仕,并必欲一见。祁彪佳的叔父、堂弟等都说:“一见则舒亲族之祸,而不受官,仍可以保臣节。”可最后祁彪佳还是选择留三封信,自沉于寓山园池之中。</p>
鲁王监国赠祁彪佳少保兼兵部尚书,谥忠毅公。隆武帝登基后赠祁彪佳少傅兼太子太傅兵部尚书,谥忠敏公。朱媺娖的朝廷则赠少保兼兵部尚书,谥忠肃公。</p>
正是如此,商景兰得以走到朱媺娖面前,朱媺娖对她的名字还有印象,又见她谈吐文雅,学识渊博,遂让她做了东宫右庶子,和沈宪英一起教导太女。</p>
其他殉节官员的遗孀朱媺娖也考校知识,根据各自的情况安排到各处为官,多为礼部、御史台、教谕等处。</p>
朝野对于这件事的反应还真能说一句亲不亲阶级分,这些遗孀的丈夫都是昔日大明朝的官员,甚至是某些官员的同乡、同门、同年。他们全部殉节,留下孤儿寡母,遗孀还可能是自己座师的女儿。现在朝廷明显是要照顾孤儿寡母,你怎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让皇帝不去照顾?要不你去死一死,咱们就不照顾你留下的孤儿寡母。</p>
不是父亲考中进士儿子便也能考中的,虽然朱媺娖蒙荫了一些,但终究不能指望他们做到自己父辈的高度。</p>
所以朝堂上几乎听不见多少反对声音,就是有,也不过是觉得照顾儿子比照顾遗孀要更好。对此朱媺娖就当没听见,她必须想办法让朝堂乃至天下适应女官的出现,明末已经有了数个女官,但都是武官,文贵武贱,还是要他们适应女文官的出现,而不是留在内廷做什么掌印女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