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丞运立马拱手道:“请皇上明察!臣与太子有书信往来,完全是因为修筑城墙,困难重重,问题诸多,若每次都派人传话,花费时间太多。且信中所谈全是营造城墙之事,并非谋逆!”</p>
字字句句,铿锵有力,慷慨激昂。</p>
有几个中立派立马跟上,帮年丞运说话。</p>
皇帝更生气了,“朕看你往日还算安分守己,克己奉公,所以才派你与太子共事,不曾想你也做出了结党营私一事!实在太令朕失望了!”</p>
这番话实在太令年丞运寒心了。</p>
他这么多年,兢兢业业,在储君之位的风云诡谲中逆风而行,虽艰难,但也做到了独善其身,坚定自己的立场,无论威逼还是利诱,他都不曾动摇。</p>
可皇帝却凭几封再正常不过的来往书信,就认定他结党营私,甚至扣上个“谋逆”的罪名。</p>
实在令人寒心!</p>
不仅令他寒心,也令许多忠心耿耿的中立派寒心!</p>
年丞运是中立派的核心,他德高望重尚且如此,何况其他人,说不定下一个就是他们其中一个。</p>
中立派的人,面色如土,心悬到了嗓子眼。当然,太子党和庆王党的人也好不到哪去。</p>
一时之间,文武百官不寒而栗,纷纷夹起尾巴。</p>
秦君郁辩驳道:“父皇,儿臣与年丞相一起负责城墙营造,有书信往来皆是为了方便公干,且信中内容除了公务,并未涉及其他,何来谋逆一说!”他语气冰冷,态度强硬。</p>
就是怕有这么一天,他用词小心谨慎,写完信还要检查个三四次,确保没有引人误会的内容才让送到相府去。</p>
只能过书信往来,从不见面也是怕有人参他私下结交大臣,没想到这份小心谨慎反而成了杀他的利刃。</p>
在皇帝看来,他是拒不认罪。</p>
皇帝冷哼一声,“别以为你们藏得深朕就看不出来,什么藏头诗,什么暗号,朕统统都知道!”</p>
秦君郁了然,看来是有人刻意曲解了他信中的意思。</p>
而上位者,疑心病是最重的。</p>
父皇本就有意借此试探他和年丞运的态度,被人这么一挑唆,都不用什么证据,直接就能给他定罪。</p>
既然已认定他做了,那再怎么解释都显得是欲盖弥彰。</p>
秦君郁没有说话,目光低垂。</p>
年丞运心里头跟明镜儿似的,谁要害他,谁要害太子,在这局势中十分明朗,唯独皇帝,气昏了头,不明是非。</p>
这样大逆不道的话他不敢说,干脆也闭嘴。</p>
两人都沉默,皇帝只当他们对罪行供认不讳。</p>
“来人!上廷仗!”皇帝冷声吩咐,目光只擒年丞运,“年丞运结党营私,教唆太子行不孝之事,理应重罚。”</p>
“然,念其年事已高,多年来劳苦功高,故当众杖责三十,以儆效尤,望众爱卿引以为戒,莫要再生出这样的事来。”</p>
一声令下,护麟卫的人立马抬了长凳上来,驾在殿中间,其中两名手上抱着七尺长的粟板,气势凌人。</p>
不少官员被这阵仗吓得抖了三抖。</p>
被处以廷杖的官员,历代以来并不少,但像年丞运这种位高权重的却少之又少,廷杖,是皇帝处罚犯错的大臣的手段之一,亦是最侮辱人的种。</p>
试想一个高风亮节,峨冠博带的文人被当众打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漓,须得要人抬着才能行动,那他以后还有何种脸而谈文人风骨?</p>
年丞运望着那冰冷冷的长凳,身子一歪,绝望地闭了闭眼。</p>
秦君郁亦是不忍。</p>
打人所用的粟板,击人的一端上装有倒勾,一板下去,又上来,行刑人一扯,尖利的倒勾就会把受刑人身上连皮带肉撕下来一大块,不出下下,受刑人的皮肉就会被撕得一片稀烂。</p>
不少受刑的官员,就死在廷杖之下。即便不死,也会落下终身残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