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郋离开县令署后,事实上他在回马监的路上就做出了决定:就用薛元诏的办法。他很清楚薛元诏不可能把这笔账算错。这就是草料这个问题的最优解!</p>
这个薛元诏,有两下子!</p>
陈郋突然觉得,指不定在将来的某天还会跟这位年轻的时候县令成为朋友。</p>
他在回到马监后按照薛元诏的提议核算了两次,无误。</p>
……</p>
第二日。</p>
急匆匆的陈郋第三次来到了县令署。他等不及要告诉薛元诏他的答案。</p>
进了薛元诏的书房,他一眼看见薛元诏坐在客座上饮茶,悠闲的模样像是在等候客人。</p>
“薛县令这是猜到我要过来?”</p>
“正是。”</p>
二人相视大笑。</p>
“监令是来告诉我答案的吗?”薛元诏问。</p>
“正是!”陈郋答。</p>
“那监令是同意我的提议了吗?”薛元诏又问。</p>
“我不同意。”陈郋又答:“除非我是傻子!”</p>
二人又相视大笑。</p>
接下来的交谈就只有一个主题了:如何说服百姓将粮食改种为草料。</p>
……</p>
三日后。</p>
上午辰时。</p>
邤县的县城里出现了一群举木牌子的人。</p>
他们人手一张木牌,举过头顶,在县城的街巷里穿行。每人的牌子上都写着一样的内容:太仆寺邤县马监高价收购草料,四文一斤,两倍于市价。</p>
如此阵仗,自然有人上前询问真假。得到的答复是:只要有人拿出草料,四文一斤,现即交易。</p>
“马监为什么要两倍市价购买?”也有人不理解。</p>
“大家会知道的。”</p>
……</p>
除了城里,城外同样出现了“两倍市价收购草料”的人。一连三天,整个邤县都能看见举着牌子收购草料的人。</p>
尽管几乎没有人拿出草料高价卖出,但三天时间过后,几乎整个邤县都知道了马监在高价收购草料,两倍于市价。</p>
薛元诏的第一个目的达到了。</p>
……</p>
又三日后。上午。辰时四刻。</p>
薛元诏带着陈郋出现在了上次扣门的院子前。</p>
薛元诏抬手扣门。</p>
开门的仍然是上次的老妇。老妇一眼就认出了薛元诏,激动地说道:“县令,又是你呐!”</p>
“是我。”薛元诏笑着回道。</p>
老妇朝身后喊一句:“老头子,县令又来咱们家了!”然后招呼薛元诏二人进门:“快请进。”</p>
……</p>
“老人家,今日家中又只你们二人呐?”堂屋里,坐着的薛元诏问坐着的老两口子。</p>
“是呢,儿子儿媳又去地里忙活了。”</p>
“种粮食也算是辛苦。”</p>
“可不是呢。”</p>
“老先生怎么称呼?贵姓?”薛元诏问老头。</p>
“县令面前怎敢当个贵字呢?!小姓张。”</p>
“哦,张老人家。”</p>
“县令今日过来又是因为什么事呢?”老张头笑问道。</p>
薛元诏:“今日过来,是给你们带一件好事。”</p>
老张:“啊?”</p>
薛元诏:“上次听你们说,一亩地种粮食,一年的收益是一千二百文是吧?”</p>
老张:“是……是呢。”</p>
薛元诏:“现在有一样东西,种它的话,一亩地一年的收益可以达到一千四百文,比种粮食多了足足两百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