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大臣们的回答如何,他都能迅速给出处理意见。</p>
了解进度,听取建议,快速决策。</p>
工作效率之高,所有事务都按部就班推进。</p>
还未到大殿,他身后的大臣已少了大半。</p>
离去者皆已汇报完毕并领受新任务,直接回衙门办公。</p>
效率确实高。</p>
留下的人则需入殿,商讨些需要详尽讨论的议题。</p>
比如当前大明朝的军备状况和蒙故出兵事宜。</p>
这些问题棘手,需统筹考虑,非一时能决断。</p>
还有难民安置问题,顺州、华州人口密集,涌入京城的难民只会更多。</p>
因此,解决方案需要长远规划,眼前的方法未必适应未来变化。</p>
若像往常那样,在京城西南搭粥棚,进城的难民只会更多。</p>
届时,难民聚集京城,一是混乱风险,二是可能引发疫情。</p>
至于蒙故出兵,更需全面部署。</p>
先是物资调配,接着人员调度,这些问题需下发至各州县。</p>
当然,还需知会各地官府,为大军筹措军粮。</p>
这些都需要时间,各部门协同作战。</p>
在这之中,唯一易决的是,打还是不打。</p>
答案无疑是肯定的。</p>
不仅朱元璋如此想,朝中文武也难得一致,主张出兵。</p>
只是怎么打、打到何种程度,这些问题还需具体分析。</p>
是将蒙故驱退便罢,还是乘胜追击。</p>
若在过去,以朱元璋的火爆脾气,定会选择后者。</p>
但眼下大明财政吃紧,即便他这位皇上已极尽节俭。</p>
不奢侈,不浪费,事事从简,却仍难以根本改善国库空虚。</p>
原因很简单,大明地广,光中原就有十三省,边境之地更多。</p>
这些地方是责任,是重担。</p>
哪里受灾,最后都需朝廷救援。</p>
加上边疆战事连绵,国库从未充裕过。</p>
“户部尚书!”</p>
“说说,如今国库还有多少银两,够不够打一场!”</p>
户部尚书于东来应声而出,答道:“回皇上,目前国库尚存银四十万两。”</p>
朱元璋一听,头疼不已。</p>
这点银子不过是朱正那小子麾下三千天卫一年的军饷。</p>
“粮草储备如何?”</p>
于东来面色更沉:“粮食储备情况不妙啊!”</p>
“今年秋汛提前,严重影响秋收,多地出现减产歉收,整体不容乐观。”</p>
“而且老臣预感,明年江南可能出现粮荒,皇上应早做绸缪。”</p>
朱元璋闻言,想起昨日在天卫都司衙门里听见的消息。</p>
看来这些商人也有可用之处,至少情报还算灵通。</p>
甚至比朝廷还敏锐。</p>
“立即给各州县下发文书,务必做好今年秋收,不得敷衍塞责!”</p>
“臣即刻拟稿,请皇上过目。”</p>
朱元璋又与群臣商议其他事务,待全盘了解后,方结束早朝。</p>
蒋尚武、罗柏、蓝玉等大臣退出后,还逗留了一会。</p>
他们远道而来,昨晚才到,太晚不便打扰皇上。</p>
这才趁此时机来谢恩。</p>
朱元璋自然说了些鼓励的话语,又赐予他们财物,这才让他们离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