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有关河口县的神秘流言,飞快地飘进了朱允熥的耳畔。</p>
朱允熥在得知民间的种种传说后,立刻察觉到了其中的异常。</p>
据说,某些池塘一夜之间干涸,显露出刻有神秘符文的石块,某些庙宇中神只的预兆预示着干旱将至。</p>
各地都出现了各种征兆,还有些预言师有意无意地暗示即将来临的灾祸。</p>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朱允熥断定这是人为操纵的诡计。</p>
身为一位穿越者,他对制造恐慌、散布谣言的手法再熟悉不过。</p>
甚至在穿越前,他还模糊记得家中长辈也曾因一则谣言,慌乱地抢购了一袋又一袋的盐。</p>
盐足足吃了很多年,家中仍未用完,而所谓的盐荒却从未发生。</p>
接着又发生了抢购大米的热潮,甚至后来连药品也成了抢购的目标。</p>
然而,那些囤积了大量大米和药品的人发现,这些物资始终供应充足。</p>
他们在谣言盛行时高价购入,除了让商贾大发横财,实际上毫无益处。</p>
这足以证明,谣言这东西,真是人心难测。</p>
有人深信不疑,有人盲目跟风,也有人虽不信,但看别人买,自己不买似乎也不妥。</p>
总而言之,一旦谣言四起,似乎很难平息,即使拿出证据澄清,仍有不少人会以防万一,大肆采购。</p>
只要有一个人购买,就会引起他人紧张,进而跟随买入。</p>
这个问题无解,犹如阳谋,明摆着的事情,人们却难以抵挡,无法逃脱这个计划的掌控。</p>
县衙大堂内,县令望着朱允熥,忧虑地说:</p>
“殿下的皇孙,该如何应对啊,我们清楚这所谓的干旱纯属无稽之谈,很多百姓也是心知肚明。</p>
但气氛已被煽动至此,即便明知是假,许多人也会去买粮。现在那些卖粮的商人,都把粮价翻了倍。</p>
如此下去,孙老就会利用此事,高价倾销他囤积的大量粮食。这简直是用最卑劣的手段榨取民脂民膏。</p>
最后受损失的将是百姓,而孙老的粮食却让百姓高价买单,让他赚得盆满钵满,实在可恶。”</p>
朱允熥深知眼前的危机非同小可,他未曾料到,这位孙老竟会借助流言蜚语,一招直指他囤积的粮食。</p>
原来,这位孙老意在遏制魔薯种子的生长,只要魔薯无法茁壮,百姓便只得继续依赖传统的作物维生。</p>
大部分百姓将继续忍饥挨饿,而他掌控的粮食将成为永恒的财富,随时可出售换取金银,确保他及后代子孙衣食无忧。</p>
然而此刻,孙老也察觉到,阻挠魔薯种植的策略难以实现。</p>
他已然陷入被动,因此决定剑走偏锋,计划倾销手中所有的存粮。</p>
他提前将粮食兑换成货币,于是策划了这场谣言风暴。</p>
如今谣言四起,不论真假,必将引得大批百姓抢购粮食,甚至愿意高价竞购。</p>
正如县令所言,这无疑是在让百姓为孙老的贪婪买单。</p>
孙老则肆无忌惮地操纵着民众,还狠狠扇了朱允熥一记耳光。</p>
若让他得逞,各地的地主乡绅都将效仿此举,捏造虚假的饥荒,迫使百姓为他们的贪婪埋单。</p>
那将为整个大明王朝掀起无谓的风暴。</p>
让百姓承受代价,为地主乡绅买单,这样的事绝不容许发生。</p>
朱允熥必须即刻阻止,否则全国的地主乡绅将纷纷效仿。</p>
县令见朱允熥沉吟,急切问道:</p>
“殿下,该如何破解这困局?我现在就张贴告示澄清此事?</p>
还是直接公开揭露,这完全是地主乡绅的阴谋诡计?”</p>
朱允熥摇头道:</p>
“没用的,你再怎么解释,总有人会出于谨慎买粮。只要有购买,就会形成恶性循环,解释越多,只会越乱。”</p>
县令焦急地问:</p>
我命令他们毫无保留地献出储备的魔法谷物,最终却没有给予任何回报,使他们承受了沉重的损失。</p>
此事因让众人感到羞耻,且不便公开谈论,因此他们始终保持着沉默,未曾泄露半点风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