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建中元年</p>
唐德宗李适在今年,任用崔佑甫为相,为政清简,颇有一番中兴气象。满心的以为自己是位中兴之君,结果光幕丝毫不给颜面,不仅治国能力被质疑,还说自己后期无作为。</p>
李适很不满,在登基之初就立誓要中兴李唐社稷!</p>
宰相崔佑甫脸上浮现担忧,“陛下,‘泾原之变’。从此前光幕给的信息不难得出定是泾原发生了兵变,建中四年距今也不过四年的时间,削藩还需谨慎,勿使节度使不满,联合对抗朝廷。”</p>
“宰相说的是,朕定当牢记。”李适说完又忍不住叮嘱,“崔相也应注意身体,朕不能没有宰相啊。”</p>
崔佑甫用手遮住嘴,轻咳道,“劳陛下为臣担忧了。”</p>
李适虽担忧崔佑甫的身体,但还是更看重江山社稷,于是询问道:“可还有能担宰相之职的人?”</p>
崔佑甫考虑片刻后,便道:“杨炎此人可堪为相,但此人生性狭隘,日后恐以私害公,陛下万不能让他独揽大权。”</p>
......</p>
————</p>
唐 元和十二年</p>
“......”</p>
唐宪宗李纯失笑,李恒这是三个儿子都做了皇帝啊。</p>
“武宗、宣宗...”这是光幕提到的后面比较有作为的皇帝,武宗是李恒的儿子,宣宗是他弟弟。</p>
这些以后再想吧,李纯将目光重新放在削藩镇上。前不久淮西叛乱已经平定了,裴度举荐了一人,名为韩愈。</p>
今日特命韩愈随裴度一同前来,李纯突然想到这韩愈光幕好像也提过,是因为李贺?</p>
“李贺病可好了?朕还等着他呢。”</p>
韩愈知道自己算是入了陛下的眼,“虽看着病恹恹,但他心中时常想着为国效力。”</p>
“嗯,朕先追赐李贺进士及第出身,等他大好后,再补一个左补阙的职位。”</p>
......</p>
淮西叛乱平定后,韩愈升为刑部侍郎,李愬拜为山南东道节度使、上柱国,封凉国公。</p>
李纯每日勤锻炼,还拉着太子李诵等人一起。</p>
————</p>
唐 会昌二年</p>
“朕有文饶,是朕之幸。”李德裕革除弊政,是大唐利器。</p>
唐武宗李炎想到了一个词“君臣相知”,看向李德裕的眼光也越发温柔。</p>
李德裕看着光幕夸自己的话,不大好意思,只好对陛下谢恩。</p>
“朕往后决不再吃金丹,定养好身体,与宰相共创‘会昌之治’。”</p>
李德裕感动,君信臣,臣必不负君。</p>
李纯绷直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呵,李忱你配称“小太宗”吗?</p>
————</p>
唐 大中五年</p>
砰!</p>
唐宣宗李忱无能狂怒,光幕多次赞武宗而轻视自己,这口气咽不下。</p>
“呵,李德裕竟然得了好评价,倒显得朕这个贬死李德裕的人多么不辨忠奸。”</p>
不再纠结虚名后,李忱继续处理朝政。</p>
朝堂上下对李忱的评价是极好的,都说陛下勤俭治国,体恤百姓,减少赋税,注重人才选拔,是明君。</p>
今年八月,张议潮归唐。至此,除凉州以外,陷于吐蕃近百年之久的河西地区复归唐朝。</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