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柄倒不至于,温绾只是想套他的话。</p>
她重生过一次,当然知道未来是什么样的,可谢常青一个七十年代国有经济政策下的青年,怎么会清楚的知道未来的趋势。</p>
只有两种可能,一个是谢常青跟她一样也是重生来的,另一个则是他现在的工作跟这些有关。</p>
没想到她抓的重点会是这个,谢常青表情有一瞬的不自然,借着夹菜的动作脑子迅速的转了下。</p>
“无论是什么时候,老百姓都想过上好日子,别的国家都是发展经济过上好日子的,咱们虽然国情不一样,但总会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p>
温绾忽的想起那天顾渭南的话,他说谢常青看了她的试卷才想通的,她的试卷上写的什么她自己最清楚,除了常规处理商场问题的话术,还有一部分对经济发展的看法。</p>
当然,她写的比较隐晦,可以往商场管理上理解,也可以往经济发展上理解。</p>
听顾渭南的意思,应该有关经济发展的。</p>
所以……</p>
谢常青现在的工作到底是什么?</p>
温绾更加好奇了,“你这话……一点也不像是工地小包工头能说出来的。”</p>
知道她想到了什么,谢常青不想当着弟弟妹妹的面说,只好给了她一个‘没人的时候再细说’的复杂眼神。</p>
温绾也不是那种没眼力见的,再者见他这个样子,多少也猜到了点什么,识趣的没再多问,而是转回刚才的话题。</p>
“你的想法挺好,那你对周边村庄了解多少?</p>
还有,棉纱比较重,自行车一次拉不了多少,你一天来回几趟的跑,时间上划算吗?”</p>
“……”谢常林愣了愣,“我没想那么多,就是不知道可不可行,才回来跟你和二哥商量的。”</p>
“到村里卖棉纱,冒的风险有点大,运输是一个问题。</p>
第二个就是需求量,镇上拿工资的工人比乡下种地的富裕,镇上人有闲钱买这些东西,而乡下人到镇上卖自留地里种的东西,换来的钱绝大部分都是用来买生活必需品的。</p>
说明乡下没多少人有钱买这些,就算家里有织布机,他们也更倾向于自己种棉花自己纺纱织布。</p>
一件衣服缝缝补补穿很多年,所以大概率是卖不出去的,就算有人要也是极少数,挣 不回来你奔波的辛苦钱和浪费时间钱。”</p>
谢常林觉得很对,点了点头,“我还有另外一个办法,感觉应该行,就是有点麻烦。”</p>
就像温绾之前说过的,在镇上读高中就能见识到部分家长有身份有地位的镇上同学。</p>
这些同学家境不错,穿戴方面会比较讲究比较出挑。</p>
谢常林发现最近学校里有同学戴一整套的红色的帽子围巾和手套,搭配起来很好看。</p>
家境好的就买来搭配衣服,家境稍差点的买不起好看衣服的,就拿它们点缀衣服,还有的想买来送给心仪的男同学或女同学。</p>
总之需求量挺大的,就是这东西听说只有省城进口商店有卖的,而且货源不足,排队等货的都排到明年冬天了。</p>
温绾觉得是个不错的商机,比她前世织成毛衣毛裤卖要强的多,最起码需求量大能卖上好价钱。</p>
细琢磨一下又觉得不对,“帽子围巾手套,到商场买点毛线回家自己织就行了,有什么必要排队在省城进口商店买?”</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