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启祥宫中出来,王才人只觉得自己遍体生寒。</p>
她原以为跟王皇后拉近了关系就是有了个强有力的依靠,却是不曾想自己却是入了虎口。</p>
刚才王德祥的每一句话无不是暗含威慑,这哪里是说什么修路的事,分明是要自己把水泥的配方交出去呢。</p>
什么太仓王家,不就是你王皇后认的本家么?</p>
王皇后的五世祖王蕴是余姚县双雁乡上黄人,本姓黄,为了躲兵役才改姓了王。</p>
只是王蕴终究没有逃过兵役,于洪武十九年(1386)入京成了锦衣卫,自此,他的子孙们都未复姓。</p>
进宫之初王皇后一度很受万历皇帝的宠爱,两人龙凤和鸣,也算是一段佳话。</p>
那个时候万历皇帝被孝定皇太后管的非常严厉。</p>
王皇后身为儿媳也为她们母子俩关系的缓和充当了重要的调节剂。</p>
由于有王皇后的居中调节,万历皇帝跟李太后的关系逐渐缓和下来。</p>
出于感激,万历皇帝对王皇后的父亲想再进一步册封。</p>
王喜姐之父王伟最初为锦衣卫千户,万历皇帝想给予更高的待遇,但是受到独掌大权的张居正阻挠,最终只是把王伟提升为锦衣卫指挥使。</p>
万历皇帝觉得自己过于亏欠王皇后,第二年又想将王喜姐的叔叔王俊,弟弟王冰授官世袭锦衣卫指挥使。</p>
但依旧被大权独揽的张居正阻止,最终只能改封王栋为锦衣卫指挥佥事,王俊为锦衣卫正千户,都非世袭官职。</p>
在这件事上,夫妻二人差生了严重的分歧,也为之后的貌合神离埋下了重要的隐患。</p>
万历皇帝心心念念要给王皇后的家人一个合适的出身,但是王皇后自己却选择了隐忍。</p>
这样的态度让万历皇帝第一次有了那种“她跟自己不是一条心”的感觉。</p>
两人之间的芥蒂由此种下。</p>
实际上在张居正这件事上,万历皇帝的手段远不及王皇后高明。</p>
王皇后没有在明面上对张居正进行任何反击,但实际上她却在背地里更加孝顺孝定皇太后,搏取好感。</p>
而最终张居正被清算的时候,王皇后的策略,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p>
万历朝真正能一言而决的人,自始至终只有一个人,就是孝定皇太后。</p>
世人都只知道张居正改革,但实际上在万历六年(1578年)万历皇帝大婚之后的改革才是张居正一手操办。</p>
万历初年的政务,孝定皇太后虽将政务委任张居正,但综核名实的权力都在她的手中。</p>
所以万历初年,大明中兴、国家近于富强,孝定皇太后的功劳远比张居正要大的多。</p>
而对群臣威慑最大的考成法,实际上就是出自孝定皇太后之手,这也是她为什么会拥的至高无上权力的主要原因。</p>
在整个万历朝期间,任何文臣想要上位,必须得到孝定皇太后的认可,这是官场潜规则。</p>
孝定皇太后用完美的道德水准,成功将自己神化,群臣也被她的这种道德枷锁束缚。</p>
张居正真正意义上独掌大权是从万历皇帝大婚以后,孝定皇太后返回慈宁宫居住以后开始。</p>
孝定皇太后退居慈宁宫后不再过问朝中事情,张居正则彻底放飞自我。</p>
下令拆毁全国各地的书院,禁止王阳明“心学”的传播,维护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p>
对“天下田亩通行丈量”,推行一条鞭法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实施。</p>
大权独掌后的张居正使出了一系列昏招,也为日后自己的下场埋下伏笔。</p>
关于孝定皇太后是大明真正的掌权人这一点,王皇后在进宫之初就看得很清楚。</p>
张居正一再阻挠王皇后的家人晋封,王皇后表面是逆来顺受,但实际上已经用行动来进行了狠狠的回击。</p>
她用自己的大度和德行恶了张居正在太后心中的地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