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算是在向韩学士解释为何一开始说是萧六郎临摹的事。</p>
可惜了,这不是重点。</p>
韩大人只关心这一篇颂词究竟是谁写的!</p>
萧六郎早已了解了来龙去脉,他说道:“我不知道先帝的小名。”</p>
韩学士恍然大悟。</p>
是啊,先帝的小名又不是什么国号年号,怎么可能世人皆知呢?杨侍读之所以知道乃是因为散馆时会考昭国的历史,其中也包括皇族史册。</p>
可萧六郎才进了翰林院数月,还没学到这里来。</p>
他是乡下来的寒门状元,不是皇亲国戚,不可能不学皇族史便知道先帝的小名。</p>
如此一来,萧六郎的嫌疑被彻底排除了。</p>
韩学士并不认为杨侍读是有心冒犯先帝,最大的可能是他自己都不记得了,不小心撞了先帝的小名。</p>
“这件事……”韩学士看向萧六郎。</p>
萧六郎淡淡地拱了拱手:“请大人秉公处理。”</p>
韩学士闭了闭眼,唉,不是个好说话的人呢。</p>
老实说,杨侍读是初犯,只要他们三个不说,韩学士便可小惩大诫将此事揭过,可萧六郎的意思分明是不愿意帮杨侍读兜着。</p>
若是事情传了出去,难免连他自己也落个治下不严、处事不公的罪名。</p>
韩学士叹了口气:“我知道了,你先退下吧。”</p>
杨侍读的官职是保不住了。</p>
韩学士写了一封折子送往内阁,这种级别的官员一般由内阁罢免或任命。</p>
下午,杨侍读便连降两级,成了翰林院的一名从正七品编修。</p>
而萧六郎的官职是修撰,正六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