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太阳落山,一个意想不到的“敌人”出现了。
人类的生物钟。
其实不只是人类,智慧生物基本都有生物钟。
而这种帮助人类生存繁衍的重要功能,此时却出乎意料的成为了敌人。
很多慢性心脏病人,年龄大了之后出现心力衰竭加重,乃至心跳停止,之所以大都发生在夜间。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进入睡眠状态就不说了,即使强行不睡让自己醒着,人在夜里也会变得反应迟钝。
这不包括那些长期昼夜颠倒,生物钟重新调整的人。
保持普通作息规律的人,到了夜里其实不只是会困、反应迟钝,身体的激素分泌也会发生改变。
胃肠蠕动减慢,心率会放缓,脑电活动从兴奋状态逐渐转为抑制。
而这,对此时i的众人来说,无疑是个坏消息。
最先发现情况不对的是吴斯,不同于乐观的穆灵妍和冉鸿飞。
只有他最清楚,这两人的问题不靠干涉仪是无法彻底解决的。
一时的好转并不能让他们完全康复。
所以他生怕在午夜来临之前,二人的病情出现什么变化。
观察也就格外仔细。
定期复查的化验并没有出现什么变化。
心电监护却现出了端倪。
二人的心率自从应用了胺碘酮之后,就开始了下降趋势。
从最开始的110余次,已经降到了80余次。
这是好事,是胺碘酮起效的表现。
70—80次都是比较理想的心率范围,既能保证身体循环供血的需要,不再超负荷工作的心脏也降低了自身耗氧,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
可心率虽然降下来了,心律失常发作的频率反而开始上升。
室性早搏越来越多,混合着室上性早搏。
心脏其实很像一个小小的国度,这种现象说明心脏内部越来越乱了。
窦房结作为中枢,力弱声微,命令传不出去。
传令途中四方不靖,山匪流寇遍地。
各地又起义频发,动荡不安。
长此以往结果会如何,不难想象。
若只是发展成房颤、室上速之类的问题尚且不严重,哪怕是室速,吴斯也有的是办法应付。
可一旦发生室颤,情况就非常危险了。
心室颤动,顾名思义,原本一下下有力收缩,把血分别泵入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左右心室。
发生室颤时就不再规律收缩,转而快速却微弱地不停颤动,这种情况下还怎么把血挤出去?
因此一旦发生室颤,其危害并不比心跳骤停小多少。
各类急救药品齐备的抢救车,接通电源的除颤仪,都已在床旁备好,有备无患。
随着时间在焦急的等待中度过,冉鸿飞和穆灵妍也先后发现了患者的违和感。
但对此也是束手无策,该给的药,能想的办法已经都用上了。
患者似乎还是在向着不好的方向发展,瞳孔的光反射越来越弱。
巴氏征从阳性变得引不出来,引不出来不等于阴性,这是只在深昏迷或者深度镇静的时候出现的现象。
心率也越来越慢,已经下降到了60次左右,胺碘酮被迫停止使用了。
再用有可能使心率进一步下降,增加停跳的风险,反而弊大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