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鸡鸣声响,同安县衙迎来了史无前例的热闹景象。</p>
魏府要改作县学的消息如羽毛一般,被夏日的暖风传遍了同安县的大街小巷。</p>
那几个商人乡绅愿意出力帮助修葺县学,或为名,或为利,或有真心,但其他普通县民今日的做法,那就全然是单纯想出一份力。</p>
毕竟如今沈筝的想法,他们都还不太了解。</p>
在他们看来,能读书的人,不是家中有银子,便是读书有天赋,若是有一个人这两样都不占,那还咋读书?</p>
就算之前县令大人便说了,县学不收束脩,那他们也不敢让自家娃去县学读书。</p>
没读书天赋,去了那不是瞎搅和,浪费县学的资源吗?</p>
还不如将机会留给村里那些有天赋又爱读书的小子,说不定到时候别人真能考上个秀才老爷啥的,也是给村里长了脸,他们也能沾沾喜气。</p>
所以这时站在县衙门口的县民们想得很简单,县令大人要修葺县学,是好事,他们趁着还没秋收,能帮一点是一点。</p>
至于县学修好后谁能去读书?那县令大人自有考虑,就不是他们该操心的事儿了。</p>
县衙大门刚一打开,沈筝便看见了站在门口的众人。</p>
最前面的是王广进与那些个乡绅商人,而沈筝看见后面站着的人群时,顿时红了眼眶。</p>
这些人除了各村里正外,她大部分都叫不上名字,但她能记得他们是哪个村的,何时与自己有过交集。</p>
那位肩膀上披着灰汗巾的老汉,每次看到她都会乐呵呵地给她问好,问她吃了没。</p>
那位拿着锄头的婶子,就是她昨天偷摸将两个鸡蛋塞在了自己兜里。</p>
还有那位戴头巾的婶子!就是在南坝村时给自己端糖水的那个婶子!</p>
就连她较为熟悉的曼娘与荷花都赫然在内,她们与她对视时,轻轻点了点头。</p>
他们今日来县衙的目的不言而喻,沈筝就这么站在县衙台阶上,县中众人则在县衙门前坝子里与她对视,这个队伍又大又长,将县衙门口堵了个水泄不通。</p>
他们见沈筝不说话,不知是谁说了一句:“大人,咱们是来帮忙修葺县学的,可不是来攻打县衙的!”</p>
这话一出,顿时将刚才那感人的氛围给搅合了,人群顿时哄堂大笑,沈筝原本要落不落的泪也因为这句玩笑话给憋了回去。</p>
说话之人被他旁边的人给碰了一下,“怎么还和大人开玩笑呢。”</p>
说话之人笑了一声,看着旁边的人认真说道:“你没瞧见大人眼睛都红了,咱们是来修县学的,又不是来惹大人哭的。”</p>
旁边的人闻言,朝他一拱手:“刘兄高见。”</p>
人群前的王广进回头看了一眼,而后向前迈了一步,笑着对沈筝说道:</p>
“大人,原本小人只通知了几位乡绅商人,谁知县民们得信后也自发来了。”</p>
人群中有人接话道:“大人,秋收还有一段时日,这段时间大伙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来帮忙修县学呢,咱们早一日修好,学子们便能早一日读书!”</p>
“对!大人放心,这次是我们大家自愿的,不要工钱!”</p>
“对啊!读书可是圣贤事,提钱多俗啊!”</p>
这句话一出,众人皆是一愣,就连说这句话的人也呆在原地。</p>
读书怎能不提钱呢?</p>
读书哪能不用钱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