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大街东侧,东市。</p>
街市两旁各种商铺、酒楼宾客往来,呈现出一番太平盛世之景。</p>
有一高大的酒楼,挂着‘乐膳酒楼’四个大字,建筑颇大。</p>
从侧面看上去,算上酒楼后院杂房占地约有2亩,东家想必非富即贵。</p>
这家酒楼,与其他酒楼热门景象截然不同。</p>
柜台内一妙龄少女身着绫罗绸缎,面容精致,但她眼神中的忧愁尽显。</p>
“秋菊姐姐,酒楼厨师是宫里御厨,价格也不比别家贵为什么没生意呢?”</p>
她的父皇每日因为国库空虚而发愁,她母后身为皇后,还要亲自手动做针线活,贴补后宫用度。</p>
而她想帮父皇、母后分忧,无奈酒楼生意一直惨淡,每日进账不过3贯铜钱。</p>
3贯钱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是笔巨款了。</p>
但对于大唐国库来说,是微不足道。</p>
“公主,奴婢也不知,公主不必担心,这酒楼刚开业不过两月有余,以后会好起来的。”</p>
这名为秋菊的掌柜,是长孙皇后贴身宫女,派来酒楼充当掌柜,帮长乐公主打理酒楼事务。</p>
少女正是大唐嫡长公主,长乐公主!</p>
李世民、长孙皇后最疼爱的女儿,今年15岁。</p>
“秋菊姐姐,这里就辛苦你了,我和锦儿要回宫了。”</p>
长乐勉强露出笑容,微笑说道。</p>
“公主,这是都奴婢该做的,恭送公主!”秋菊躬身道。</p>
长乐扶起秋菊,微笑说道:“秋菊姐姐,以后在宫外叫我小姐!我走了,锦儿我们回宫。”</p>
“是,小姐!”</p>
锦儿是个十一、二岁小丫头,长乐公主贴身丫鬟。</p>
长乐带着锦儿离开了酒楼。</p>
……</p>
朱雀大街,向南走是明德门长安出入口,往北是朱雀门通往皇宫。</p>
皇宫,丽政殿。</p>
一位温婉贤淑、雍容华贵的女性正盘坐在案边低着头,一针一线做着手工针线活。</p>
这位就是后世传赞的千古贤后:长孙皇后!</p>
“观音婢,观音婢!”人未到,声先至。</p>
长孙皇后听见人来声音,嘴角不自觉露出笑容。</p>
放下手中针线,起身准备迎接。</p>
一位英俊非凡,身姿挺拔帝王气质尽显的中年男子,快步走了进来。</p>
身后还跟着老宦官王德发。</p>
……</p>
“二郎!”</p>
长孙皇后上前,微笑着喊道,并扶他坐在案边。</p>
“观音婢,你又在做这针线活?你要多注意身体别太操劳了”</p>
李世民看着案上的针线,有些责怪和心疼的说道。</p>
李世民通过政变登基后,突厥趁大唐内部不稳突率二十万大军,挥师攻入长安。</p>
迫使李世民签下渭水之盟,并赔偿了大量金银钱粮,导致国库空虚。长孙皇后为作后宫表率节衣缩食,时常还会做些女红针线活,缝缝补补。</p>
长孙皇后接过宫女端上来的茶,递给李世民,微笑问道:</p>
“二郎,臣妾无碍的,又有什么事惹你不悦了?”</p>
李世民接过茶小喝一口:“哼,还不那些天天开口向朕要钱的那帮饭桶!”</p>
放下茶盏颇为不悦哼声道,接着叹了口气:“眼看春耕时节将至,月余滴雨未下势必影响今岁收成,想必又是个灾年吧!”</p>
“观音婢,如今国库空虚天灾不断,都在传言此乃上天责罚,因朕得位不正。”</p>
李世民帝王威严收敛殆尽,目光紧盯长孙皇后,好似渴望得到她的安慰。</p>
长孙皇后深情注视着自己的丈夫,温柔贤惠的笑容展露:</p>
“天有不测风云,岂因人而异?陛下切莫听信谣言,徒增烦恼”</p>
李世民微微点头,神情放松了许多:“观音婢,长乐还未回宫吗?雉奴和明达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