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万安国军队被大信军包围在雷安河上游地区,虽然形势危急,但细看之下安国军队却还占有许多优势。</p>
首先被包围的安国军队完好无损,军阵首尾相连防御紧密没有破绽。</p>
其次大信的主力军队依旧被挡在了雷安河对面,大信军想要对安国军队发起猛攻,安国军队依旧可以占据雷安河的防御又是进行抵御。</p>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地方就是此时在安国王都玄安城一带还有十多万的安国军队。这些军队是萧明远调回来拱卫王城的。如果这十多万军队可以南下和雷安河的安国大军里应外合便可以夹击李霄的第一军团。</p>
所以说安国军队被包围虽然处于劣势,但只要调离得当还是有一战的机会。</p>
然而萧盛根本就没有这种战略眼光,或许说他干脆就没有胆子和大信军展开这种大规模的战役。</p>
萧盛在被包围后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逃,但时间过去了两天他为什么还没有逃呢?那是因为萧盛借着布置雷安河防线的借口为自己搜刮了大量的财富。</p>
这笔财富规模巨大让萧盛根本无法割舍。所以他在这两天当中一边心不在焉地命令军队尝试突围,一边专心致志地安排着自己的这批财宝如何运回到安全的地方。</p>
正是萧盛的这种不作为,才让局面并没有那么糟糕的安国军队变得糟糕起来。</p>
萧盛对其他事情不管不顾,导致军心涣散。军心一涣散,那些士兵们便放纵起来。</p>
有的军队开始偷偷逃走,有的军队则疯了一般在附近的城镇打劫趁乱搜刮财产。</p>
随着越来越多的士兵们加入到了劫掠的队伍当中后,在百姓们里也出现了一些反抗的声音。</p>
在一些人有意的引道和指挥下,许多不忍被其辱的百姓开始有组织地进行反抗。</p>
如果说安国的军队系统还完好无损,或者说萧盛能够抽出一点精力从运送他们的财宝中转移到军政上的话,那么安国军队还可以有规模地对百姓进行镇压。</p>
那样的话这些就算雷安河上游的局势会出现动荡,但起码还能掌控。</p>
但现实是安国军队已经混乱到无法成规模地镇压百姓的地步了。这些奋起反抗的百姓在那些有心人的指挥下开始袭击小规模的安国军队,在杀光安国士兵后还要抢夺他们甲胄和武器。</p>
随着这种袭击越来越多,抢到的军用物资也越来越多。这帮百姓在悄无声息中形成了一定的规模。</p>
于是拥有大量装备的百姓不再满足于袭击那些小规模的安国军队,而是将目光放在了散落在各地的军营当中。</p>
安国军队被围第七天,应天临已经指挥军队开始强行渡河攻击,李霄的第一军团也开始收拢包围了的时候。</p>
在这正是混乱的时候,一座军营最终被百姓们攻破,里面的安国士兵损伤惨重,要么被俘要么被杀。里面的粮草和军械也都全部被百姓们所缴获。</p>
于是得到了大量补给的百姓迅速扩张,最终成为了起义军。</p>
起义军打出的口号就是铲除叛逆,恭迎王师。所以说,这支起义军从成立开始就已经带有了浓重的应天临色彩。</p>
如果说一开始还没有人把这支起义军当回事的话,那么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则让人大跌眼镜。</p>
随着战事的焦灼,这支起义军的活动越来越频繁。</p>
他们不断地截杀落单的安国士兵,然后猛攻各地的安国军营。</p>
等到萧盛等高级将领反应过来的时候,竟然发现在自己占领的地盘中心处出现了一块面积极大的敌对势力区。</p>
这个时候萧盛再想去镇压起义军,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其实别说是镇压,他现在甚至祈求那些起义军不要来攻打自己。</p>
随着大信军从四周猛烈地进攻,以及中心起义军的骚扰。本来形势并不算危及的十余万安国大军最终全线崩溃。</p>
最先崩溃的是驻守安雷河的主力军队,这些军队在面对凶猛的大信军以及身后不断侵蚀过来的起义军,他们在没有上层指挥的情况下率先退出了战场。</p>
这里的一部分军队开始变成逃兵四散逃去,一部分试图寻找到安国军队的主力然后一起突围,剩下的一部分倒是很识时务的留了下来接受大信军的投向。</p>
第一个登上安雷河对岸的大信将领酒肆慕钰。</p>
此时的慕钰意气风发,已经没有了之前在神稷时候和应天临初见的那种稚嫩。</p>
慕钰越来越有慕铁侯的样子,而且在应天临的有意引导之下慕钰还有着慕铁侯却缺失的大局观。</p>
慕钰在抵达对岸后第一件事情就是亲自去安国军营安抚那些投降的军队。这个举动顿时就稳定住了河边的局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