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的二十多个学子将那两亩不到的水田收完以后,就开始了为期半个月的秋假。</p>
“你们回家都做什么?”郑直是一个极其喜欢依赖群体的人,半个月不见,他还是很想念他的这群朋友的。</p>
“每年这个时候我家都很忙的,我可能要回去帮忙,然后估计还要和我爹下乡收一些陈粮,后边年猪场消耗很大的”对于自家的生意,魏实可以说是门清。</p>
他们家不仅卖猪,还在乡下养猪,大概每月能出百十头的规模,镇上也只有他一家卖肉的,再加上现在农忙吃的都相对好一些,所以他家的生意不错。</p>
再加上下半年正是生猪出槽的口子,所以粮食消耗比较大,新粮下市,陈粮降价,这个时候正是屯粮的好时候,所以他很大可能就是在家里帮忙。</p>
“小师叔,我能去你家玩吗?”柴华很想逃离望子成龙的父亲和爷爷,所以王清晨家就是不二之选。</p>
“我也想去”郑直显然也很动心,长这么大,县城他倒是常去,但是乡下他还真没去过几次。</p>
“过段时间吧,我家新宅还没落成,去了没地方住,再加上这几天正农忙,没时间照顾你们”王清晨说的都是实际情况,毕竟新宅还没上梁,缺了盖子,这怎么住人?</p>
就连柴荣都是一脸的失落,几人依依惜别,王清晨没有再去济春堂报到,每次都要麻烦柴燃送自己回去,这次他打算自己回去,又不是摸不着路。</p>
王家湾在青牛镇西北,一路都是缓坡,顺着河流旁的小路一直走一路上会遇到零零散散好几个村子,是时不时会遇到几条土狗,但是慑于王清晨手里的棍子,没一个敢上前的。</p>
这条路王清晨穿越以来已经走了不知道多少遍,自然熟的不行。</p>
走了以一个时辰左右,王清晨已经能够依稀看到自己家的工地,但是工地上并没有人,看着四间青砖大房,他们是那么的简陋,却是王家所有人心系之所。</p>
“小五儿,回来了?”他刚一进村就迎来了诸多打招呼的声音。</p>
“小五,书读的怎么样?”有半大的小子看到王清晨背着的书篓很是艳羡,其实里边没有书,没有笔墨纸砚,只有夫子赠的一杆毛笔,他背的也只是脏衣服。</p>
不是他不能洗,只是年纪太小,手劲不大,所以才拿回家辛苦白氏。</p>
“书读的不好,学不会的多”此时他绝不能说他读的有多好,要不然迎来的不是夸赞,而是讥讽的多,如果说读的不好,迎来的多半是鼓励和夸赞。</p>
“没事,你可是咱王家湾第一个出去念书的,多认两个字也是好的,不像王二哥,认识几个字,尾巴就翘到天上了”他口中的王二哥,是族长家老二,名叫王清阆,但是却是长房的,虽然不是长孙,但是却能由族长教着认字。</p>
这话王清晨没法接,好在那小子也只是羡慕并没有什么恶心思,所以他也只是寒暄两句便回家了。</p>
“瞧瞧小五儿,读书了就是不一样,这么稳重,我家那小子现在都七岁了还是追鸡撵狗的,没一点正行”有婆姨十分羡慕王清晨兄妹,毕竟一个个都是省心的。</p>
“就是,看着白净的,一点都不像咱乡下孩子”</p>
“要不是咱都亲眼看着长大,就这两个聪明劲,说不准是城里大户人家的少爷小姐”</p>
“就是,也不知五哥儿他娘是怎么教的,改名去请教请教”</p>
……</p>
离家渐近,王清晨逐渐跑了起来,身后的议论声消散在耳边的风中。</p>
不出所料,家里没人。</p>
只有一个大着肚子的嫂子在院子里来回转悠,据村婆说预产期就在八月末,也就是这个月末,所以看起来嫂子有些紧张。</p>
“杏儿嫂,今天咋出来转悠了,不过转悠转悠挺好的,我师傅说生孩子前就应该多转转,多晒晒太阳,这样孩子生出来结实”</p>
堂嫂虽然有时候比较懒惰,但对他们兄妹俩也不算差,所以王清晨愿意提点两句,毕竟这个年代生孩子还是相当危险的。</p>
“你师傅真的这么说?”</p>
“那当然了,我师父可是济春堂掌柜的,他说的肯定没差,不过可不能在太阳下暴晒,咱祠堂门口的老榕树就不错,下边也凉快一些,也有人逗闷子,到时候你在请教一下村里奶奶怎么带娃,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王清晨给出了主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