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进入县衙的时候,几人心态倒是平和很多。</p>
他们三人都是第一次参加府试,谈恒和邓和虽然参加过一次童生试。</p>
但是以往都没有过第二轮,所以也不知道府试的具体流程,而周夫子也只是简单讲了一些考试范围。</p>
所以三人还是有些拘谨的。</p>
不过有张印活跃气氛,谈恒和邓和倒不是过于紧张。</p>
这次府试参加的只有十六人,还是上次那个招待室,屋子里一下空了很多,王清晨还有些不太适应。</p>
“我的眼光真好,我就知道你能行”张印又开始了夸夸其谈。</p>
王清晨倒不是厌烦,只是觉得他的性格和这个时代的书生有些格格不入。</p>
要是放在前世还差不多,社交NB症嘛,也不是多罕见。</p>
“天王盖地虎”王清晨试着对暗号。</p>
“啊?”</p>
这表情不像是假的,是他多心了。</p>
“天王盖地虎?此言出自何处?我怎没有听过?”</p>
张印磋磨道,还在品味这是不是首残诗。</p>
“无意间从听说书人那听来的”王清晨不愿多说。</p>
府试和县试大有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衙役每次只带走了一人。</p>
“你说我要不要花钱往前边排排,别又整到下午”张印小声说道。</p>
“随意,我看他们也不想太过靠前”王清晨示意屋子里的众人。</p>
府试和县试的考题有很大区别,上次主要掌握对经义的背诵,这次主要考对经义的理解。</p>
背诵只需要死记硬背,但是理解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理解偏差,含义就千差万别。</p>
而现在的四书五经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注本,前世注本众多。</p>
论语中比较经典的就有三国何晏《论语集解》、南朝皇侃《论语义疏》、</p>
北宋邢昺《论语注疏》、南宋朱熹《论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p>
其中流传最广的要数朱熹的《论语集注》。</p>
所以理解偏差也是很要命的。</p>
而且答题还要看考官的喜好如何,这些周夫子也有讲解。</p>
王清晨前世没有系统学过四书五经,都是上学时节选,所以现在也算是从头开始。</p>
得益于恐怖的记忆力,学起来还算轻松。</p>
而周夫子既然能够考中秀才,说明其关于四书五经的理解是没有什么大的偏差的。</p>
不出意外的话,这次他肯定榜上有名。</p>
随着被叫走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回来的却没有一个。</p>
“这是考完就可以走?”</p>
“对啊!你不知道?”张印一脸诧异。</p>
“你怎么知道这么多?”</p>
“我爷爷告诉我的”</p>
“还有什么?详细说说”</p>
“知道为什么每次都叫走一人吗?”</p>
“有什么说法?”</p>
“这府试和县试不同,府试先由县尊考教,然后再由学政考教,也就是说要经过两轮考教。</p>
然后县尊和学政会分别打分定榜”</p>
这样做也是为了公平起见,王清晨理解,却是没有想到。</p>
“还有吗?”</p>
“据说县令和学政不怎么对付,好像是因为这几年襄阳县在科举上都没什么斩获,</p>
所以县令看学政很不爽”张印一副八卦之魂燃烧的样子。</p>
“没有斩获?什么意思?”</p>
“就是,自科举创办以来,咱们襄阳县就没有一位学子考中进士,</p>
更别说前三甲了,所以董县令才看学政不爽”张印神秘兮兮。</p>
“县令姓董?”</p>
“这你都不知道?县令名董温,字伯海,扬州人”</p>
“你怎么知道这么多?”</p>
“呵呵,一点点,一点点”好像暴露了什么,张印收敛两分。</p>
“老实说,你是不是县令的私生子?”王清晨小声问道。</p>
“怎敢胡说?”张印瞬间跳脚。</p>
“家姐是县令小妾,嘘,可别外传”随即他小声解释道。</p>